‌·

以五个高质量服务品牌助推“强省会”

来源:贵阳日报     2022年05月16日        版次:A07    作者:

  田胜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同心共谱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奋进号角。贵阳市各级工会与全市百万职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谌贻琴书记参加贵阳市代表团讨论时的指示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团结凝聚全市百万职工争当“四新”主攻“四化”的排头兵、先锋队、主力军,以五个高质量服务品牌助推贵阳贵安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

  一是高质量打造建功立业品牌。围绕省委、市委中心工作和全总、省总工会要求,聚焦在筑央企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磷化工、生态特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1+7+1”产业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劳动技能竞赛,并不断向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延伸。“以赛促训、以赛促学”,通过实干比拼,在有效提升职工个人技能的同时,不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实现贵阳贵安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通过“自主选赛、联动办赛、激励促赛”的办赛理念,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承办全市、全省乃至于全国各类劳动技能大赛,使劳动竞赛覆盖行业更广泛,围绕中心更突出,为全市百万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提升注入新生机和新活力。

  二是高质量打造服务职工品牌。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打造更优质、更高质量的服务职工品牌作为履行政治责任、做强主责主业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困难职工民生帮扶工程,通过日常管理和动态监测,分级、分类有效解决因病、因伤、因故、因学等生活困难问题,不断提高职工、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创新服务职工工作方式,创建菜单式服务新模式,大力开展职工疗休养、医疗互助、“情缘桥”单身职工联谊会、“筑工会”普惠活动等服务,着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高质量服务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加强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力度,通过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等,促进社会、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是高质量打造共建共享品牌。围绕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等中心工作,健全完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强力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会组织全覆盖,积极利用企业“单独建”、龙头企业“牵头建”、借助行业力量“推动建”等方式,畅通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入会通道,有效促进入会数量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坚持“职工在哪里就把阵地建设在哪里”“职工需求在哪里就把服务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发挥全市各基层工会服务阵地覆盖广泛、贴近基层的优势,将共享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母婴关爱室、劳动者驿站、货车司机之家等“工”字服务体系建在职工家门口,建在职工身边,让职工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四是高质量打造职工文化品牌。以满足广大职工多元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因时、因地、因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工人文化宫改革创新转型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实施面向职工、面向基层的文化活动,把工人文化宫打造成职工群众的文化主阵地。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文艺团体、演艺公司、艺术培训学校、职工文艺骨干等优秀人才、优质资源参与到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职工精神文化上来。巩固壮大职工主流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通过文艺方式融入职工群众心中,从而为有效凝聚高质量发展提供工人阶级强大精神力量。

  五是高质量打造创新创造品牌。围绕贵州“四区一高地”的主定位,立足于工会所能、改革所需、职工所盼,在增强职工创新创造能力上持续发力,在助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发挥积极作用。以“五小”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抓手,强化产业链上科技攻关;以建设“劳模工匠室”为阵地,发挥劳模“创新牵头人”作用;以培育选树“筑城工匠”为依托,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积极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活动;以打造“蓝领创新”为品牌,让产业工人成为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党代会精神传递到车间班组、传达到职工心里,通过劳模宣讲、职工演讲、主题阅读、知识竞赛、文艺展演、职工读本等方式,推动全市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掀起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每一名工会干部职工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落实,切实把广大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贡献。

  (作者系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