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战“疫” “供”克时艰

——贵阳农投集团“三端”发力汇聚抗疫合力

来源:贵阳日报     2022年09月23日        版次:A01    作者:

  9月,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城市“静”了下来。为保障全体市民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贵阳农投集团全体工作人员选择“动”起来,“三端”发力汇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农业全产业链企业,贵阳农投集团坚决扛起国企责任,发挥保供稳价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按照保总量、保质量、保畅通、稳价格的“三保一稳”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保供稳价,从基地端、批发端、零售端“三端”发力,全力做好农产品生产供给和货源组织工作,保障市场供应。

  疫情当前,每一位“农投人”都是这场“大考”的答卷人,他们秉持“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国企使命,全力战“疫”、“供”克时艰,联手筑牢保供稳价屏障。

  

  基地端:筑牢产品供给“压舱石”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粮食蔬菜是人们生活之刚需,疫情当前尤是如此。在这紧要关头,每一位“农投人”都坚守“阵地”,筑牢产品供给“压舱石”。

  “必须找到水源!基地里的蔬菜等不得,需要蔬菜的市民等不得!”9月1日,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德勇在开阳楠木渡高标准蔬菜基地带领工作人员寻找浇灌蔬菜的水源。“贵阳今年8月遭遇干旱,加上疫情袭来,我们必须要尽快找到水源,保证蔬菜基地的正常生产供应。”

  开阳楠木渡高标准蔬菜基地是贵阳农投集团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之一,由旗下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赵德勇8月31日起就坚守在这里。

  与楠木渡镇村民协调、询问当地村支书水源信息、走遍周边山群……9月1日,赵德勇带领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把1700余亩蔬菜基地周边地区用脚步丈量了一遍。

  “幸运的是,经过寻找,蔬菜基地旁边的村寨有一个水塘,容量有2000立方米左右,可解决蔬菜基地10天左右的用水量。我们与当地村寨谈妥后,立即租用了这个水塘。”赵德勇说。

  水塘只能应急,为保证该基地能源源不断地为市民提供新鲜蔬菜,赵德勇又继续在附近山里寻找水源,最终在附近的半山腰发现一家闲置的养猪场,养猪场里有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我们和养猪场说明保供蔬菜的重要性,协商从养猪场铺1.5公里管道至基地,把水引进基地的肥水系统,这才放了心。”赵德勇说。

  近段时间,不仅是开阳楠木渡高标准蔬菜基地在为全市蔬菜保供努力,贵阳农投集团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的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基地等,同样紧抓生产保供应。同时,贵阳农投集团依托全省50万亩订单合作基地,内外“两线”齐发力,每天调集辣椒、白菜、萝卜、莲花白等新鲜蔬菜660吨以上供应贵阳市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贵阳本轮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更需要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投人’站出来,齐心协力做好贵阳蔬菜保供工作,有序开展种植、采收、运输、分发等工作。”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清镇大区负责人沈玄说。

  疫情发生后,沈玄一直冲锋在前。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驾驶满载蔬菜的冷链车,往返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基地与乌当园区之间,来回需要4个小时。

  “每天平均跑3至4趟,单程都会经过约9个防疫关卡,每个防疫关卡都有严格的防疫检查和信息登记。”沈玄说,乌当园区是贵阳农投集团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设立的集采集配中心,占地约4200平方米,各种植基地的蔬菜在这里经过分拣、打包后,运送至贵阳市各超市和社区。

  冷藏区、分拣区、配送区……位于乌当区王坝村的乌当园区各功能区分明,每天的蔬菜动态库存可达400吨以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园区60余名工作人员全员坚守。

  “乌当园区承担着全市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的蔬菜配送任务,一点都不能马虎。自9月4日以来,园区已累计调集5000多吨蔬菜,包含10余个品种。”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乌当园区负责人徐富国说。

  按照贵阳贵安抗疫保供工作部署,由贵阳农投集团组织为各区配送政府供应“蔬菜包”,目前已累计投放240余万包。另外,贵阳农投集团投资建设的250万羽规模的3个蛋鸡养殖基地,每天提供80吨左右鸡蛋保障贵阳市场供应。贵阳农投集团在省内外投资建设的9个奶牛养殖场奶源充足,每天提供400余吨牛奶,保障市场所需。

  批发端:灵活调整应对“需求”之变

  “要开紧急调度会!速回物流园!”

  “收到!马上出发!”

  ……

  8月31日19点,身处贵阳贵安各地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工作人员接到紧急电话,全员立即出发赶往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自此,这里彻夜灯明。

  “8月31日当天,我们得知花溪地利物流园出现情况,紧急叫回大部分员工待命,留小部分员工备守园区外,预防园区出现问题时,外围有人可用。当晚8点半,物流园便全员严阵以待,召开应急保供调度会。”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仪合说。

  9月1日,贵阳市发布花溪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系花溪区石板镇物流园员工,当地安排开展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隔离观察、环境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相关区域进行封闭管控。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紧急承担起全市农产品保供工作,蔬菜进场量从原来的日均3000余吨增加到6000吨以上、出场量从2800余吨增加到5000吨以上。

  “情况紧急,我们必须稳住!为保障农产品供应、稳住价格,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立即出台政策,发动商户大规模调货。”唐仪合说。

  临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调度、随时调配园区资源……自8月31日晚开始,唐仪合与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所有员工一道,严格把控物资调配和疫情防控各项事宜。“针对防疫工作,在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统筹下,贵阳农投集团制定了《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抗疫保供管控实施方案》,从‘人、场、货、车’四个方面强化对园区的管控,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营。”唐仪合介绍。

  自9月1日以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全体员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连轴转”,每个人每天平均走3万步。

  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安全部副经理张可超负责把控物流园的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即物流园入口关。“商户必须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描场所码,做抗原检测,全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张可超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区人流、车流、交易量大增,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张可超带队坚守门岗、指挥调度、连续奋战。

  “9月1日晚,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出现一例红码人员,当时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但我们得稳住情绪,不然会引起其他商户的恐慌。”张可超回忆,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劝退红码人员附近商户,仅用5分钟就把红码人员带至物流园的隔离点。

  9月5日,由于行业特性,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与地利物流园人员交叉严重,随即也出现了紧急情况。“贵阳农投集团迅速启动永辉物流分拣中心临时市场建设,调集118名备用人员和商户,仅半天时间就让临时市场开展交易,每天有500余吨蔬菜供应贵阳市场。”唐仪合说。

  9月7日,配送到南明、花溪、乌当等区域的502吨新鲜蔬菜第一时间从永辉物流分拣中心临时市场发出;

  同一时间,贵阳农投集团启用在乌当区的蔬菜基地冷链配送中心,日均配送量300余吨;

  9月9日,观山湖区部分区域解除临时静态管理,贵阳农投集团立即抽调34人组成“突击队”,在观山湖区老湾塘建立临时二批市场,当天组织200余吨蔬菜进场,缓解市场供给压力,目前每天有上百吨新鲜蔬菜供应观山湖区市场;

  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谷丰粮油批发市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全程实行无接触式交易,日均为全市供应粮油2000余吨……

  疫情防控期间,贵阳农投集团灵活调整应对需求之变,日日夜夜保障市民的物资供应。

  9月20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在严守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紧扣“人”“场”“货”“车”四个关键,分步恢复经营,全力做好农产品供应工作。

  

  零售端: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贵阳农投集团采取“社区团购+终端零售”方式,全力打好物资配送“攻坚战”。

  贵阳农投集团以旗下农投惠民生鲜超市为主体开展社区团购,在超市会员微信群中统一下单,在农投惠民生鲜超市门店打包后统一配送到社区接驳点,平均每天派送10000余单。

  农投惠民生鲜超市圣泉流云店是物资中转配送点,该店的营业员陶体容是负责各社区物资供应的一员。9月1日以来,早上7点到岗、凌晨3点休息成为陶体容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线上接单、分拣蔬菜、打包搬运、装车配送……每一位超市员工都是“全能选手”。

  “在疫情防控期间能贡献一份力量,很有意义。”陶体容说。

  针对花果园等封闭时间长、人员多的重点区域,贵阳农投集团设置了57个“移动超市”,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依托惠民生鲜超市“农惠生鲜”小程序进行线上下单,联动南明区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志愿者将物资配送到静态管理区的每家每户,全力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

  “‘生活包’不仅包含居民日常需求的大米、食用油等,还有牛奶、鸡蛋、猪肉、日用品等21个单品,进一步丰富了静态管理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供给。”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贵阳农投惠民生鲜经营有限公司运营督导黄飞说。

  连日来,黄飞一直坚守在花果园区域,负责花果园J区、M区和K区的物资供应及配送。“每天物资从圣泉流云店发出,配送至花果园的‘移动超市’,我们再根据居民的订单,到指定地点把物资运至各个区域的接驳点,再由社区志愿者给居民送货上门。”

  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等防护装备的黄飞,说话时不停有雾气覆上护目镜。说到一半,又急急忙忙处理订单去了。

  实施临时静态管理以来,贵阳贵安100余个惠民生鲜超市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日均为周边群众配送基本生活物资25万单。针对花果园、未来方舟等重点区域物资配送难的问题,开通“移动超市”,日均配送11万单左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