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上,市民李先生正在息烽县惠民生鲜合力超市购买当天的食材,超市货架上,蔬菜品种琳琅满目。他说:“我买菜最看重的就是新鲜度,所以才会天天跑超市。这里菜品非常丰富,价格也实惠,每天的蔬菜供应都特别充足。”
李先生不知道的是,他菜篮子中的新鲜蔬菜就是在息烽县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生长的,采摘下来还不到24小时。
息烽县永靖镇老厂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也是全市夏秋冷凉蔬菜(莲花白)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全村种植莲花白接近4000亩,上百亩的大户就有20多户,陈永多就是其中之一,种植了300亩。
“今年莲花白行情还不错,收购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一块四一公斤,从6月底到现在,我每天要卖出去上万公斤,聘请来帮忙割菜的工人都超过10个。”8月6日上午,陈永多正组织工人割菜装车,他说,“早上6点过起来到菜地开始忙活,必须赶在收购商来之前割完订单需求量。”
近期正是莲花白大量上市的季节,要从6月一直收割到10月。陈永多菜地里出产的蔬菜也将从基地出发,销往贵阳各区(市、县)以及广东、湖南、重庆、四川等地。
近年来,贵阳以提高土地生产效能、调优生产结构为导向,持续实施了两个10万亩蔬菜示范基地提升项目,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161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持续提升全市蔬菜生产和保供能力,老厂村就是其中之一。
蔬菜保供不仅让市民拎稳了“菜篮子”,也让种植户鼓足了“钱袋子”。
“目前,第一季莲花白全部收完,亩产达到了4000公斤,第二季预计亩产2500公斤左右。”在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白窑四组,茂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茂金也种植了60亩莲花白,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蔬菜种植1000余亩。他说:“蔬菜种植是一方面,我还在扎佐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租用了两个档口批发蔬菜,每天从我档口售卖的蔬菜都在5吨以上。”
从杜茂金的种植基地到农产品物流园仅10分钟车程,杜茂金每天凌晨三点就要开档销售,收购商都是提前下单,开档后直接打包运走,早上6点左右就能直接进入超市等各个终端市场。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近年来,贵阳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并建立起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各区(市、县)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在最近一次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取得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据了解,2024年,全市将累计投入1.34亿元用于“菜篮子”生产基地提档升级,持续稳定市内77万亩蔬菜基地,巩固提升16万亩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蔬菜基地。市农业农村局蔬菜推广站副站长张智柱介绍:“在蔬菜基地提档升级上,重点推进3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生产设施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大棚顶膜更换1330亩、防虫网更换1000亩、防草布安装9110亩,安装7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喷滴灌设备300余亩。”
今年以来,贵阳按照“调结构、提质量、补短板、保供给、保安全”的思路,持续做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相关工作,上半年,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1.1万亩(次)、产量16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8%、2.72%。“今年贵阳贵安将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13万亩(次)、产量力争达到348万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阳贵安将通过不断强化生产能力、流通体系、市场监管、调控体系,把“菜篮子”工程办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幸福工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旭
(《贵阳:丰富市民“菜篮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