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能量管理、信号感知与调理、伺服驱动与运动控制核心芯片与生态系统研发》项目团队正式入驻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今年以来入孵该孵化器的第21个重点高校项目团队。
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贵阳国家高新区打造的10个标杆孵化器之一,于2023年5月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以来,该孵化器创新招才引智工作方式,着力引入和汇聚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全国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毕业生人才、团队和科技成果、项目、资源。截至目前,已累计对接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项目团队50余个,“北京理工大学高精度车、铣、磨机床”等21个重点高校项目团队已经入孵,其中创始人为“985”高校的团队13个,“211”高校团队5个,海外高校团队2个。同时,通过专项招引,吸引全国重点高校人才110余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34人。
短短半年多时间,缘何引来众多知名高校项目团队入驻?
“这离不开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优势。”贵州科学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双创运营事业部负责人温权波说。贵州科学城是省委、省政府为吸引省内外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来黔转化而建设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作为贵州科学城核心组成部分的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汇聚各领域科研及相关人员1900余人,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348项(其中专利1264项),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00余项。截至目前,孵化器毕业企业49家,集聚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92家。
围绕“人才创业高地”的定位,为加快建设全省示范性科技企业孵化器,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企业专项招引,瞄准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新能源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医药领域、新材料领域,重点引进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大学、科研院所毕业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以及从全国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离职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重点招引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要吸引高校团队入驻,必须有实打实的政策和心贴心的服务,真正为这些创新‘种子’提供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温权波说。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专项招引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资助资金、场地配套、办公及科研条件配套、人才公寓、就餐服务、孵化服务、协助政策兑现、毕业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助力入孵团队、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需要丰富的创新要素配给。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测试机构7家,依托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及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健全公共服务、创业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等孵化服务体系,为入孵团队和企业提供全链条的科研配套服务,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业存活率。
在运营模式方面,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探索“拨投结合”模式,先期以财政资金形式支持人才团队或企业,在项目成果进入市场化融资时,将前期项目资金按市场化价格转为股权,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管理和退出。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投用方式,发挥财政拨投结合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跟进投资,进一步降低创业风险,推动科技创新。
“下一步,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将继续立足贵州科学城,大力开展专项招引,推动人才、团队、项目及科技型企业入驻贵州科学城,集聚省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形成辐射和服务全省科技创新的能力,为全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温权波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明日之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