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建筑之美》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书中遴选了故宫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以文化散文的笔触讲述了其历史渊源、建筑形制和审美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变迁。
相较于历史学家严谨的历史叙事,作者祝勇所关心的,更多的是历史中人物的命运与生命体验。祝勇说:“我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在他的文字中,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再只是客观的存在物,总有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之息息相关。在祝勇看来,在这座宫殿中,明清共有24位帝王,唯有乾隆皇帝,为这座宫殿打上了最鲜明的个人标记,他修建的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是六百年皇宫建筑中灵动活跃的部分。
因此,在谈到宁寿宫的倦勤斋对于乾隆皇帝的意义时,祝勇认为:“‘倦勤’,说明他累了,要由‘公共’的乾隆,退回到‘个人’的乾隆。他要一个私密化的空间,摒弃政治的重压和礼制的烦琐,回归那个真实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所拍摄的图片与祝勇的文字似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书中的图片是李少白从自己数十年拍摄的故宫照片中遴选出来的,气象宏大,光影鲜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路艳霞
(《以散文笔触讲历史》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