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贵安:数字赋能 让城市“智”理有方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版次:A03    作者: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赋能。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添了“利器”。

  近年来,贵阳贵安借助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绣花”功夫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推进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如今,数智信息技术已融入贵阳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管理更精细、出行更便捷、生活更美好的智慧城市“样本”正加速形成。

  

  “智慧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巡视辖区各管理节点,对发现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车等不文明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将执法任务就近下达给执法队员,及时进行处理。“智慧城管”平台启用后,大大节省了一线执法人员的精力,同时还解决了取证难题,让城市管理工作变得便利高效。

  自2020年以来,贵阳市综合运用区块链、云计算、5G、智能物联、智能AI、AR场景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搭建贵阳“智慧城管”平台,目前已建有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百姓拍”、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等20余个子系统,覆盖了综合执法、市政、环卫、绿化、公园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

  为进一步提高汛期应急处置效率,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系统在道路出现积水时,可通过安装在低洼路段的液位计装置,将水位数据实时上报“智慧城管”平台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收到警报10分钟内,所有信息必须推送到相关责任单位,例如交管部门和应急部门,道路积水最快在1小时内便可处理完毕。”贵阳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公共服务科负责人说,为了密切跟踪易积水道路的整改情况,该系统还通过外接LED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的监测数据,并联动智能声光报警器、语音播报等进行提示,提醒经过的驾驶员注意道路积水隐患。

  当前,贵阳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正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市、区、街道三级应用全覆盖,延伸信息触角,真正做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标识、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控,实现监督管理一体化。

  近年来,贵阳贵安以“智慧城管”平台为抓手,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一屏通览、一键联动”,做到精准调度、高效处置,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真正提高了执法的精度、温度和效率。

  

  “智慧交通”让市民出行更快捷

  8月19日,在云岩区中华北路、黔灵东路路口,全长60余米的智能潮汐车道正在变道,交警控制“智能潮汐机器人”向对向车道移动后,进入黔灵东路的左转道由一车道增加至两车道,大大提升了高峰期的车辆通行效率。

  “在高峰期,通过对道路资源的动态管理,压缩车流量较少车道的道路资源,把车道临时让给车流量较大的车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云岩区分局二中队指导员孙啸说。

  在贵阳市交通拥堵治理办公室,一块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屏”上实时滚动显示全市各路段的交通情况、拥堵趋势、拥堵排名等信息。这块“智慧屏”就是贵阳市交通态势研判平台的交互界面,该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有效助力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们通过这块‘智慧屏’实时监测各区域路段,如发生异常情况,可第一时间通过该平台判断是交通事故、异常事件还是规律性拥堵,再通过调度周边民警或调节信号灯及时处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民警付禹鑫说。

  近年来,贵阳市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赋能城市交通管理,通过搭建AI自适应的智能信控优化平台和交通态势监测平台,积极利用智慧交通设施,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前端感知、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交通治理智慧化、高效化。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贵阳不仅为城市交通“活血化瘀”,也让主城区的公共交通实现智能化调度、智慧化出行和高效化运营。通过建设“刷脸支付”项目,贵阳轨道交通1、2、3号线及公交BRT站点实现“刷脸支付”闸机全覆盖,市民可便捷出行;通过建设“贵阳智慧停车”平台和多个智慧停车项目,让大数据助力更多车位实现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在贵阳北站管理办公室,“智慧管控”系统的“交通运行监测调度”页面上实时显示着出租车、网约车运力,发送和到达旅客人数情况。“通过‘智慧管控’系统,我们能够在每列火车到达前,根据客流情况精准、及时地调度运力,有效缓解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确保旅客快捷、顺利到达目的地。”观山湖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白淦文说。

  

  数“治”社区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进门“刷脸通行”、物业“一键缴费”、高空抛物智能监控……近年来,通过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越来越多的“智慧”场景在贵阳众多小区不断出现。

  经开区南山高地小区是2009年建成的小区,如今也实现了“刷脸通行”。“不只是人脸识别,小区还有视频监控、安全防护、火灾预警、气体和环境监测等。”负责该小区智能化建设的贵阳索翡云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乐巍介绍,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该公司以经开区为试点,开发了“安居经开”平台,所有人、事、地、设备都形成数据被录入系统。在智能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里,数字化与摄像头代替了保安,小区监控与公安部门相连接。

  “系统记录着小区里所有高龄人员的信息,如果检测到他们三天没有进出小区的记录,就会提示物业服务人员上门查看情况并及时通知其亲属。”南山高地小区物业服务人员王先生说,物业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管理小区,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管理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数字化建设与民生事业的有机融合,让部分老旧小区“脱胎换骨”,也让超大型社区的治理更精细有效。

  作为超大型社区,花果园区域体量大、常住人口多、流动人口占比大、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花果园街道办事处遵义中路社区居委会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破题,实施“党建+数智,共筑平安小区”创新项目,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手段,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引进“数智花果园”社区治理平台、门禁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等,将多种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打造“智慧社区”是贵阳市推动大数据与服务民生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如今的贵阳,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积极利用各种数智技术手段,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居民美好生活水平,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