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情况,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治,不仅会加重基层负担,徒耗时间和精力,而且会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重损害党中央权威、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长此以往还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工作问题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和推动工作落实,着力解决作风不实、工作不实问题。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养成纪律自觉,以严明的纪律规矩约束思想和行动,规范从政行为,保障正确履职,减少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结合起来,让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搞形式、做样子的干部没有市场;让脚踏实地,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求实效的干部得到褒奖,从而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哪个方面、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个方面、哪个领域,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对涉及基层的文件、会议、调研、督查、检查、考核等事项,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从严控制,宜精简则精简,能合并则合并,该废除的坚决废除,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
松开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束缚的手脚,关爱、体恤基层干部的“不容易”,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只有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重压中解脱出来,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只有明确了基层工作的权责边界,基层干部才能以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自己的“履职清单”,心无旁骛地做好“分内事”,从而及时、高效地回应广大群众的诉求与关切,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