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有“数” “智”绘未来

——观山湖区以数字化转型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8月28日        版次:T12    作者:

  俯瞰观山湖区。

  ▲贵阳编程猫科技有限公司前台。

  ▲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阳总部一角。

  中安科技集团大楼。

  作为数博会的举办地,长期以来,观山湖区积极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坚定不移推进“数字活市”战略,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积极引进电子信息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等新业态项目,努力把数字经济总量做大、结构做优、速度做快。数字经济正成为引领观山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引优育强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观山湖区紧抓机遇、迅速行动,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向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观山湖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观山湖区关于加快推进数博大道(观山湖段)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政策支持。

  通过精心规划和布局,观山湖区以摩根中心和金融城9、10号楼为核心,打造观山湖区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十亿级大数据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成为大数据产业的孵化器,更推动了观山湖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12月,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阳总部落地观山湖区。该公司以“互联网+智慧税务”理念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税务数字化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徐丰磊表示:“我们的服务已覆盖3000多家中大型企业和30多万家小型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服务经验。依托贵阳的大数据优势,大象慧云将继续拓展大数据应用业务,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大数据服务,实现共赢发展。”

  徐丰磊介绍,作为2024数博会的参展企业,在金税四期推行、财税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大象慧云将带来最新的数电发票管理系统和乐企管理平台系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财税改革,用数字化工具来管理财税事务,让企业的财税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与大象慧云相邻的贵阳编程猫科技有限公司,则运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少儿编程服务。

  “公司以学术引领教研,创立编程教育品牌编程猫,为7岁至16岁的青少年儿童提供线上线下编程教育。同时,面向广大幼儿园、中小学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务,含编程教程、师资培训、平台、工具等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解决方案,能帮助学校更好开展编程及人工智能素质教育。”该公司经理袁艺玮说,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近3000所中小学校,覆盖学生超16万人。

  数据显示,观山湖区陆续引进阿里、360、腾讯、康佳、大象慧云、中文在线、迅游网络、速宝网络、恩典集团等知名企业落户,培育年华科技、中通友源、多彩新媒体、黔中泰富等一批优秀企业,带动数字产业发展。去年,新增两家营收超亿元的大数据企业,规上互联网、软服业营收完成122.49亿元、增长8.9%。截至目前,签约落地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4家,引进各类数字经济产业项目31个,签约总金额超25.9亿元。

  ■“数治”与基建协同发展

  

  身处信息时代,数字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纪城是贵阳市的超大型社区之一,面临人口密集、治理难度大等挑战。观山湖区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数治化”道路。

  世纪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以“一网总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享”为目标,依托市“城市大脑”数字基座,接入多部门数据和设备数据,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可视化调度和精准化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与人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的治理体系。同时,街道创新性地构建了以社工队伍、物业、辖区单位为服务主体,以辖区企业、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3+2”架构体系。通过分析预警、快速响应、精准调度、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还通过拓展党建、民生、平安三大场景模块,将“三网融合”串联起来建立“商铺共管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解决力量资源不聚焦、不联动等问题。

  “通过智慧治理的实践,街道同市级‘城市大脑’在数据、功能、管理上实现了三个协同,在降低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和灾害事故成本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实现了从传统治理向现代化、智能化治理的五大转变。”世纪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五大转变”包括从人工排查向三防一体化的精准识别和精准服务转变,从陈旧的社区治理机制向自动化分析派单和快速处置反馈机制转变,从社区居委会单一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参与的群策群力模式转变,从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向全市“一盘棋”的协同格局转变,从常规基层治理思维向数智治理思维转变。

  如今,观山湖区社会治理“智慧化”成果显著,去年来,该区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深入挖掘其政用、民用价值,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与发展,已实现147个村(社区)的网络建设,构建起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体系,“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成”。

  在数据共享与开放上,观山湖区本级政府信息系统已全部实现横向互联互通,垂管系统和自建系统的自有数据也全部导入贵阳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此外,所有非涉密应用系统均已迁移至“云上贵州贵阳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观山湖区正稳步推进网络、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3314个,主城区重点场所、主次干道5G网络实现连片覆盖,各通信运营企业累计铺设光缆25000公里。

  ■数智赋能按下发展“快进键”

  

  8月3日,由观山湖区吉利汽车制造基地生产的吉利银河系列首款纯电SUV——“全球智享纯电SUV”吉利银河E5在贵阳上市,并同步交付首批车辆。上市即交付,彰显了观山湖区吉利汽车贵阳基地强劲的“智”造能力。

  从传统汽车到“智能精品车”,吉利汽车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基本投入期,为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观山湖区吉利汽车制造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制造这样精密的汽车,基地的智能化生产能力至关重要。基地一直秉持大数据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理念,整合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按照顶级智能工厂的标准布局,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工厂,可实现五种车型同时混线生产。

  数字赋能按下了观山湖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智慧化发展的“快进键”。自2018年以来,观山湖区累计带动融合实体经济企业超500户,打造融合项目超100个,其中省级标杆项目10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在此过程中,观山湖区精心培育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与应用解决方案,例如贵阳北站AR室内导航暨旅客综合服务平台,获评“贵阳贵安2023年度优秀数字应用场景”;东彩生态畜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与基于5G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应用场景,被评为“贵州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及“贵阳贵安2023年度优秀‘5G+’创新应用场景”。

  随着数据价值日益凸显,观山湖区在政务数据价值化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该区构建政务数据云上统一治理体系,提升了政府管理效率、社会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

  目前,全区各部门在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架数据目录198个,资源总数189个,信息项总数3017个;在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目录246个,其中有条件开放50个,无条件开放196个,为市场主体进行数据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在行业数据价值化方面,观山湖区积极鼓励并引导辖区内的大数据企业踊跃参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交易活动。目前,已有车联邦、东彩、信捷、博睿科讯等企业入驻,并发布多样化的数据产品,为数据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

  未来,观山湖区将坚定不移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示范基地。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在数字经济的广阔舞台上抢先机,迈向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

  ■亮点点击

  中安科技——

  拥抱数字化

  创新动力足

  在观山湖区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大型智能生产机器有序排列,每条生产线上仅需少量工人输入参数,即可启动整个生产流程。

  自2021年投产以来,贵阳中安科技集团在深耕电线电缆与新能源线缆领域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创新,短短3年时间,获评中国品牌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120个称号,累计获得知识产权及专利103项,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电力、钢铁、水利、石油、建筑、化工、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中安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祝幸表示,近年来,公司投入超1.2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并斥资千万元构建先进的研发实验平台,打造“5G+AI数字孪生”智能工厂,促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推动年产100万米新能源汽车线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过深度整合5G技术,中安科技实现了厂区运营成本的显著降低,降幅达15%,产销对接效率提升30%,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在产品研发上,公司推出了光伏电缆、陶瓷防火电线、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等产品,均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我们目前已注册中安科技集团铜材有限公司,将建设20万吨新能源铜材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计划二期项目引进先进设备从事锂电铜箔、标准铜箔等产品生产,形成上下游直供体系,推动电线电缆、新能源行业上下游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中安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为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基地提供更好的基础材料支撑。”祝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