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智汇云锦孵化基地。

贵州五福坊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减壳体加工单元机械手正在工作。

康心药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自动传输线。
企业车间智能化生产、智慧物流仓储、网络直播带货……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引领乌当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乌当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5.6亿元;引进大数据人才813人;区、乡(镇)、村光纤网络全覆盖;新建5G基站410个,累计建设1704个;建成智慧停车云平台,1044个城区市政道路停车泊位纳入平台管理。
近年来,乌当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目标,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奋力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数实融合助推产业升级
走进贵州五福坊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福坊集团”)生产厂区,阵阵肉香扑鼻而来。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向全国各地网友介绍香肠、腊肉、辣子鸡等产品。
作为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五福坊集团瞄准数字化营销,向互联网电商要效益,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助推公司乘“数”而上、向新发展。据五福坊集团董事会秘书兼总裁办主任梁材介绍,2016年该集团就成立全资子公司贵州黔五福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数字化营销,发展互联网电商零售业务,以C2C传统电商业务为主。
“2022年,我们全面升级传统电商,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组建直播电商团队,搭建直播基地,仅半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贵州黔五福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胤说,去年该集团线上销售额近2000万元,今年线上销售额目标为28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1500万元。
销售渠道的变化,倒逼产品不断创新。五福坊集团针对消费者喜好,持续丰富产品类别,除了传统产品外,现代都市餐桌食品、时尚休闲零食等都在持续上新。
梁材说,五福坊集团将以北交所上市为统领,全力实施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战略,着力推动广味香肠系列、蔬菜猪肉干系列、贵州辣子鸡系列等拳头产品的打造。强化以品牌连锁专卖店建设为核心的终端营销平台建设,以服务商超、便利店为核心的承销营销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和新零售为核心的电商营销平台建设,以服务三大营销平台和供应链保障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致力将五福坊集团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擦亮贵州生态特色食品名片
。
2数智发展驱动新型工业化
AGV小车自动运送刮臂、减壳体加工单元机械手自动抓取零件进行多工部加工、臂杆成型机一次性完成多工序弯形,整个生产过程智能、高效……8月28日,走进位于乌当区新添大道的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江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断,各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
“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投入,大力开展技改和非标设备研发工作以后,引入了各类机器人和电枢自动生产线、电机自动装配线、后刮电机线等先进产线,在保证质量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万江公司总经理助理梁钊说。
据了解,始建于1966年的万江公司属于“三线企业”,主要生产航空机载产品。1986年开始研发汽车零部件,是中国最早研发和配套供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首个实现桑塔纳轿车刮水器和玻璃升降器国产化的民族企业。公司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近40年,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汽车企业和吉利、上汽、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是理想、小鹏、哪吒等新势力品牌合作伙伴。另外,该公司在海外也开发了不少客户。
近年来,万江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着力建设PLM、ERP、智慧物流系统、协同办公等数字化系统,实现集销售、研发、计划、采购、仓储、配送、生产、品质、出货、财务核算等于一体的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经营管理。其技术中心在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
梁钊告诉记者,2018年,万江航空机电开始建设智能生产物流管控系统。2020年5月,智能生产物流管控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基于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厂房与厂房之间、厂房内区域之间、区域内设备之间三个层级的柔性联动,集中整合、管控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实现了物料入库、存储、出库等信息的全程可追溯,减少了配送时间和停线等待时间,实现精准配送,全面引领企业管理平台改革升级。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一个网络、二大体系、三个平台、一个门户’建设,构建信息系统运行基础网络、数据中心、运算中心、服务中心、供电中心以及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研制能力,推动公司逐步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梁钊说。
3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提“智”增效
每天,在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物流中心B仓库二楼,发货员方宇根据零货架上的数字提示,将药品分拣到指定的集纳筐内,并通过自动输送线传输到复核员、打包员处,然后送往全省各个医疗机构。
方宇今年43岁,在康心药业工作了10年。“我负责零货区15组货架上药品的发货,每天要从哪个零货架第几层、第几格、取多少药品,智慧物流系统通过电子标签,将信息发送到零货架上,效率不仅提高了,还降低了差错率。”方宇说。
2016年,康心药业开启了由传统的医药分销业务向数字化、平台化和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同年8月,为配合物流中心的各项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质量,该公司建立了由视频监控系统、自动传输分拣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TMS物流配送系统、RCM连锁管理系统等组成的智慧物流系统,实现了由人工仓储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被评为贵州省现代医药物流标准化示范基地。
“自从使用智慧物流系统后,人工成本降低了,物流仓储人员从130人缩减到70人,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50%。”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鑫说。
据胡鑫介绍,康心药业拥有物流中心综合配套的专业仓储和办公建筑体12.5万平方米,有自动分拣传输线、补货线、整货传输线及电子标签、冷藏库、冷藏运输车、周转箱、零货架、电动叉车等现代医药物流设施设备,配送范围覆盖全省。
从直播带货,到智慧仓储、智慧物流,再到智能制造……如今,乌当区正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围绕健康医药和电子信息制造“一主一特”产业与食品加工优势产业,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据悉,今年乌当将积极争取省、市新技术基础设施、数字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基础设施落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超过60,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亿元。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规模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6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数字经济成为乌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成“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完成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核心竞争力强的省级及以上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亮点点击
乌当区——
智慧医疗让看病更便捷
8月25日,家住乌当区新添村的李阿姨因反复咳嗽咳痰,到乌当区医共体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医生通过“乌当区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向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发起远程会诊请求。区医共体总院专家线上对李阿姨的病情进行了远程诊断,并给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自2022年6月以来,区医共体总院通过“乌当区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诊断6万余例。其中,远程会诊150余例,双向转诊2200余例,远程影像42000余例,远程心电9500余例,远程检验7900余例,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看病时间和费用支出,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1000多万元。
“通过数字化手段,区医共体总院构建了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缩短了医疗时间,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效率、质量,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文军说,“智慧医疗”真正让群众省时、省心、省钱,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慢等民生问题。
近年来,乌当区整合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以及5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家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共同组建了“乌当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乌当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组建为乌当区医共体总院,统筹推进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格局,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平台,乌当区还建立了智慧服务应用平台。群众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医保移动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健康风险评估、用药指导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陈文军说,下一步区医共体总院将持续聚焦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建立“三位一体”智慧医院,进一步推进医疗数字化应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乌当区——
“治”水变“智”水 服务更精准
日前,乌当区水务局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全区重点河道水位情况,研判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8年10月,乌当区率先在全省开发建设了首家县级“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以服务全区水务工作为中心,并将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保护(河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水权交易综合管理、水土保持管理、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供排水管理、行政事务监管等工作全部纳入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解决涉水事务在监管、调度、处置和事务办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年,该平台荣获贵州省数字治理省级典型示范项目。
此外,该平台分为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业务应用层,通过安全保障、服务对象、智慧水务应用、传输网络、水务数据中心、智慧水务检测体系、智慧水务控制体系、推进机制等8个部分,为公众提供涉水业务服务,实现全民治水护水。
截止到目前,乌当区“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已完成松溪河、南门河等河道水质监测站点建设7个,完成汪家大井、大龙井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接入,实时查看河道、水源地水质情况。同时,将贵州宏德置业公司、贵州畜牧学校等3家自备水源取水数据接入系统,为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征收和取水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将山洪灾害防治数据、气象数据接入到系统,可实时查看气象、雨情情况,为应急度汛、抗旱提供决策依据。
据乌当区水务局党组成员陆军介绍,该区15条河流、14座水库已全部纳入“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监管。去年,该区通过该平台指导、督促,累计开展巡河15320次,发现问题1027个,已处理问题995个。系统产生预警178条、水质告警2701条,均得到有效解决。
陆军说,乌当区水务局计划将“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与市级平台融合,进一步补足人才短缺、平台运营力量不够、水务行业监管力度不足等短板,打通数据资源共享渠道,为治水、管水、用水插上“云”翅膀,助推全区河道治理、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文/图
(《 激活“数字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