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坝镇:村规民约成效显 美丽乡村气象新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8月29日        版次:A11    作者:

  时下,走进乌当区下坝镇,放眼皆绿、瓜果飘香,错落有致的民房,干净整洁的道路,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浓厚的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扑面而来,一幅生态优美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下坝镇下辖8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共4761户、17960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的群众。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农村“五治”为抓手,不断增强群众的文明素养,厚植文明乡风。2014年,下坝镇获评“全省文明乡镇”。

  乡镇之美,美在文明。

  今年以来,下坝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创新开展“一商一会一修一印一讲”工作,重新制定完善全镇8个村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助力该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爱护环境卫生、推进护林防火、做到孝老爱幼,以“民风”带“乡风”,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以实际行动替代“口号式”内容,还增设奖惩机制,除以“红榜”树榜样外,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将受到“黑榜”公示、“喇叭臊脸”、取消村级惠民政策等“惩罚”。同时,对提供违反村规民约线索、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所获积分可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形成“红榜树榜样、黑榜出洋相、喇叭传事迹、积分来激励、是非大家辨”的基层治理机制,督促村民自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新村规民约修订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酒席少了,以前搬家酒、满月酒等酒席轮流办,铺张浪费不说,还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现在除了红白喜事两种酒席,其他都已不见踪影。”下坝镇谷坝村村民黄先生说。

  乡镇之美,美在生态。

  下坝镇现有林地资源107342亩,森林覆盖率达67%,境内有南明河、普渡河、白水河穿流而过,自然资源丰富。今年以来,该镇以农村“五治”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全镇基础设施逐渐优化、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宜居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

  坚持农村饮水和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全镇17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行统一管护。对普渡河、白水河等主要水体进行保护治理,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劝阻200余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实现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饮水安全长效保障。

  坚持对农贸市场、集镇商铺、主干道等进行重点整治,确保街面整洁有序,持续推广实施“五点减量法”,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体系。今年以来,全镇新增垃圾斗21个、垃圾桶100余个,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为确保一河一渠有人清理、一山一林有人管护,还开展河道、山林巡查199次,卫生清洁10余次,清运河道垃圾30余车,打捞河道垃圾100余吨。

  坚持推进“小厕所、大民生”工程,开展“治厕”工作“回头看”,全面查漏补缺、强化推进措施、巩固工作成效。目前,共排查整治厕具损坏等问题97个,完成建设6户。

  坚持规范农房管控,建立83户农房风貌整治台账,开工62户,竣工47户。落实常态化违章建筑巡查管控机制,依法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今年以来共拆除违法建筑28栋、1万余平方米。

  坚持深入推进“治风”,通过建章立制、宣传发动等方式,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今年以来,共制作“五治”宣传横幅30余条、海报8张、景观小品5块,播放音频480小时,动员签订承诺书900余份,乡风文明持续增进。

  “以前大家的房前屋后柴火乱堆、垃圾乱丢。自农村‘五治’开展以来,家门口变干净了,山林河道的垃圾消失了,异味也没有了。”下坝镇岩山村村民彭女士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