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安新区普马村:感恩奋进 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09日        版次:A03    作者:

  普马村胜利桥,桥下是缓缓流淌的麻线河。

  普马村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有六个寨子,分别是普马、腊么、小湖坝、下兴普、九甲堡和后二。人口千余,有布依族、汉族、苗族、仡佬族等。村里有一条河,名叫麻线河。

  徐霞客曾经过麻线河。《徐霞客游记》中有关于“九家堡”的记载,九家堡即是现在的九甲堡自然寨。当年,徐霞客因担夫王贵逃走,与顾姓仆人抬着行李到达九甲,在此雇得新担夫。关于麻线河,《徐霞客游记》虽未载其名,仅言“有溪汪然自南而北,始为脊北第一流”,又说“溪上旧有石桥,已圮。”学者推测,当年徐霞客所说的石桥,其原址就是现在的公路桥。当年,徐霞客和仆人抬着行李,来到此处,因桥已塌,便挽起裤腿,涉水过河。

  麻线河旁有一片废弃的厂区,是青松卷烟厂旧址。青松卷烟厂最早叫燎原机械厂,系1965年“三线建设”所建军工企业,主要生产枪械。大概在1971年,改名青松机械厂,主要生产降落伞。1978年停产,设立贵州省农田基本建设干校,后又设贵州省建筑大专班,办了两期后,由于地处偏僻,多有不便,学校迁去了贵阳。

  1982年2月,这里准备筹建贵州青松卷烟厂,第一批学工有50人,他们来自安顺、平坝,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由劳动部门按上一年参加高考的得分由高到低选拔而来,被看成是青松烟厂建厂初期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之所以叫青松卷烟厂,据说是因为厂区周边青松茂盛而得名。

  青松卷烟厂当时是安顺市唯一的卷烟厂,并且很快做出了成绩。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松卷烟厂非常红火,生产的香烟畅销全省,主要牌子有天台山、太阳石、文竹、龙宫、红枫湖、红美蕉、男子汉、秀竹、劲牛、金香炉、宝玉、珍燕、航天、旅游、野玫等十几种。其中,天台山和男子汉两个牌子的香烟最为出名。当年的青松卷烟厂,还设有电影院、医院等,可见其规模之大。不过,青松卷烟厂仅仅在此发展了10年。1991年,烟厂整体搬迁到安顺宋旗镇。

  普马村有一牌坊式寨门,正中门额“九甲”二字。这是一座石牌坊,雕刻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图案,门两边的对联为:贵安九甲奋发赶超谱华章,国策党恩日新月异眺世界。

  普马村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人是袁德明,男,汉族,复员军人,高峰镇普马村九甲堡村民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部队某部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负伤,定为三等乙级伤残军人,一级战斗英雄,复员后回乡务农,享受定期定量抚恤金待遇。另一人是罗树先,男,1921年5月生,平坝县城关镇建国路人,1949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平坝县人民政府通信员,1950年3月在平坝县高峰区活龙乡普马村九甲河光荣牺牲。

  如今的普马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挺不错。不过,他们并不愿意把这种好日子看成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他们更多的是感恩。村民说:“我们过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国家好不好。国家好了,我们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普马村虽然是乡村,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链”已经启动。例如交通方面,从普马村村委会出来,走几公里就是梅园,梅园再走一小段,就可以上一条大道,可直达大学城,大道为双向8车道。2023年,贵阳贵安规划了10条“五治”集成暨“爽爽贵阳·旅居生活”示范带,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贵安新区高峰镇的栗木村—普马村,因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榜上有名。

  目前,普马村正在进行庭院改造施工或升级改造房子。村民说,这得益于农村“五治”和发展避暑旅居。“改造自己的房子院子,就算没有避暑旅居需要,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安逸。”一位村民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潘朝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