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爱叩响“无声的世界”

——记贵阳市2024年“四有好老师”张鑫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11日        版次:A03    作者:

  “鑫姐,你看看我的作业写得不错吧!”

  “鑫姐,我和你一起把作业拿回办公室吧!”

  ……

  在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同学们时常热情而又安静地用手语呼叫着他们的“鑫姐”,表达着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2009年7月,张鑫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但在她的心里,始终放不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执念”。于是在2011年,她毅然辞去原有工作,通过招考,成为了一名特殊教育老师。

  回忆这13年的特教时光,张鑫觉得漫长而又短暂,初次用手语和孩子相互问候,自费带着孩子们参观贵州省工委旧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组织开展班级户外拓展、社会实践……这一切仿若发生在昨日。

  张鑫是一位语文老师,她热爱阅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做好手语与口语的“双语”教学,是张鑫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如何让学生听见自己的“声音”,关键在于兴趣。基于此,张鑫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她会采用直观教学、动手实践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对于情绪易波动的同学,她则通过情感引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她利用晚自习时间为他们无偿补课……做这一切,张鑫只希望每位学生能多学点知识,将来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教学方法好不好,同学们用自己的高考成绩交了一份“答卷”。张鑫所带的2014届高三学生中,有20人通过单招单考,其中,4人被郑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聋人方向)本科录取,1人被郑州师范大学音乐学(舞蹈表演聋人方向)本科录取,15人被北京、河南、湖南等地听障大专班录取。

  薪火相传,奋楫笃行。学有所成后,张鑫的学生也有不少人选择成为了人民教师,他们有的就职于册亨县特殊教育学校,有的在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有的回到母校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鑫常对自己说:“常怀仁爱之心,才能当好一名特教老师。”多年来,她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2021年,张鑫此时调整到学校初中段教学,接手新班级的同时,她也在同步做好送教上门工作,2021年9月,她对晓艳(化名)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上课的科目涵盖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美术、手工、康复等,确保学生全面成长。

  从学校到晓艳家,每一次往返路程近20公里,累计送教行程800多公里,但这份坚持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识字量来说,晓艳从当初的文盲,到后来能认近50个字了,这对于一个脑瘫患儿来说,已经是突破了;通过手把手开展康复训练,现在晓艳能独立从轮椅上拄着拐杖站起来,在家里缓慢行走。

  送教上门只是不让学生“掉队”的具体实践之一。为让学生安心在校学习生活,张鑫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解决突发的困难……寒来暑往,张鑫就这么坚持着,不计回报地为学生付出。她坚信仁爱之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没觉得不容易,反而觉得很享受。”每每说起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张鑫记得的只有甜。在她心里,每个特殊孩子都是宝贝,孩子们点滴的进步,都是她快乐的源泉。

  身为特教教师,光有爱心和耐心还不够,必须够“专业”。为此,在专业提升上,张鑫主动出击,积极参加学校课题工作,她参与的《中职特殊教育视障教具的研发与实践研究》已取得结题证书。同时,积极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参加特殊教育融合课题和李薇工作室,努力研究融合教育的发展和探索新思路。

  当然,每一分付出都是看得见成效的,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因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张鑫被市精神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个人”;2021年,荣获第十四届“贵青杯”系列活动第36届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三等奖;2023年,其作品《廉润校园》在“廉洁文化进校园”优质课件评比中荣获市级一等奖,该教案获市级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2023年禁毒教育和廉政教育征文并获得一等奖……

  张鑫说,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她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特殊教育工作做实做好,为特教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余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