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区干井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12日        版次:A04    作者: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村口牌坊。

  距离城区不过17公里的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农业村落。

  干井村原称彭二冲,又名盆耳冲,早在清朝年间彭二冲处有凸出大石,石头下面常年冒出一股清亮甘甜的水,人称“甘井”,后因井水干涸,因此得名“干井”。如今,村里还有6口井水可供村民使用,只是大伙早早就用上了自来水,不再取用井水。

  干井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其中,米汤井组和杨柳井组的名字因井而来。米汤井在干井村西北面,因其井水清亮、甘甜,深得村民喜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包本菊说,在雨季涨水期间,井口冒出的水呈乳白色,与村民古法烧饭时的米汤相似,故而得名“米汤井”。

  杨柳井组不仅有井,还有杨柳树。据说在早年间,村民曾赖以生存的井边有一棵颇有年份的杨柳树,村民相信井水不会干涸是因为杨柳树的庇护。因此,对杨柳树一直非常喜爱和崇敬,故该地得名杨柳井组。目前,杨柳井组仍有4棵树龄长达300年的古树。

  干井村地处鱼洞峡水库水源保护区,村里环境整洁,这得益于最近几年贵阳市大力推进的农村“五治”工作,村里系统完成了治房、治水、治厕、治垃圾、治风等内容,让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农村‘五治’工作启动以来,干井村严格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在主道下铺设排污管道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建设污水处理站,通过在村民家门口打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收集村民的生活污水并解决污水治理问题。而且,根据村民居住聚集程度及地势条件,还分为‘联户湿地’和‘单户湿地’。”包本菊说,顾名思义,联户湿地主要解决连片居住的村民们产生的生活污水,而单户湿地则是处理散居村民的生活污水。因为处理量较小,单户湿地可谓迷你型污水处理设施,往往只有二三个平方米,但净水效果同样不会打折扣。目前,村里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6个、联户式处理系统12个、单户式处理系统41个。

  干井村是贵阳市的无公害果蔬专业种植基地村之一,年蔬菜产量达600多万斤,水果产量达200多万斤。蔬菜品类主要有苦瓜、白菜、冬瓜、小瓜、黄瓜、花菜、莴苣以及各种豆类等18类,种植面积达300余亩,水果主要有艳红桃、武昌桃、久保桃、猕猴桃、杨梅、樱桃等6个大类11个小类,种植面积达1700余亩。

  干井村还是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干井村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为苗族、布依族,主要分布于桐木凹组、杨柳井组、高家坟组、米汤井组,占全村总人口的47%。苗绣作为苗族妇女代代相传的技艺,村里至今依旧保持着很好的传承。目前,全村有绣娘65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米汤井组的唐光芬老人,虽然已经80岁了,但唐光芬老人依然腿脚灵便、耳聪目明,2014年荣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务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一等奖,先后获得省、市、区、乡等各级比赛荣誉证书19件,2023年被评为贵阳贵安乡村工匠(第一批)。

  对于贵州的教育发展,王阳明和李端棻是最绕不开的两个人。干井村不仅有当年王阳明走过的古驿道,还修建了李端棻纪念馆。

  1907年10月17日,李端棻逝后即长眠于永乐这片桃李芬芳之地。如今,李端棻纪念馆就修建在距离李端棻墓地七八分钟左右车程的干井村主路上。纪念馆内以文献资料和手迹的形式来介绍其生平事迹。在干井村的核心区域,300多米长的文化墙上还设置了李端棻宣传推介栏,充分弘扬李端棻重视文教、泽被村民的精神,也让村民深入了解本地杰出人物,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滋养村民的精气神。

  阳明古驿道则位于干井村干井组关口坡。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曾走过该驿道,故称阳明古驿道。该段古驿道全长约2公里,宽2至3米,走路需要半小时,途中有神仙石、神龙石。如今,这里也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干井村地处鱼洞峡水库水源保护区,如今,凭借李端棻文化、阳明古驿道、苗族刺绣等文化特色及产业优势,干井村正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