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中乡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17日        版次:A04    作者:

  ■朱李锴

  

  勾月无言,待到十五,丰盈成一盏水晶做的瑶钟,盛满醉人的华光。顾盼流转间,月华倾泻,和着我的遥思,洒向一个与月同质的小小村落。

  洒在老屋前的银桂树身,溅起一树银花。轻轻拈起一片,挡住空中的月,透着清冷和高洁。再摘下几朵,舀一瓢带着丝丝凉意的井水,洗去白日淋的雨泥。伴着鲜桂,再趁着团圆的喜气,这中秋,就入了喉,下了肚,化成一腔乡韵,萦萦一月间。老人砸砸嘴,挽起袖口,做起了新一年的桂花酿。阴晾了一天的桂子,已蕴香醇的高粱酒,托老友带来的黄冰糖,还有田间采好的野枸杞,倒入洁净透明的罐中,拌匀。孩子迫不及待地舔舔拌勺,却被酒味呛得吐舌作怪,引得笑声阵阵。迎着月色,老人眯起眼看看罐中浓稠,又晃了晃这密封下的香甜,点点头,踩着木板凳,郑重地存在了橱柜的顶层。来年这个时候,又可以开启一罐佳酿,在月色中饮下杯杯秋思。

  小池边的乌菱叶面也着了月华,绽开一抹荼白。乌菱花向月而开,日间闭合,沾染了月的玉质。四个不偏不倚的瓣片,是四言小诗,是古朴风谣,是夜月《诗经》。当水面倒映出一轮圆月时,乌菱的果实也摆上了赏月的餐桌。直接生食是最天然的法子,尤其是刚捞获的乌菱,咬下一口,脆甜生津,像乡人的淳朴,面对面就能感受到直达心底的暖意。若是不喜生脆,也可清水烹煮,盏茶功夫便能端出一碟热腾腾的菱角,放在月下,就着母亲口口相传的月宫神话,咽下了无数个儿时的幻想。神话讲完,才回嘴咂摸乌菱的味道,略苦,又回味无穷,也像极了农村人的日子,苦涩下总有悠悠的念想。

  最容易寻到月华之处是村边的那条河湾,挑了竹篓,拿了手电,趟了雨靴,父亲带着孩子摸起了田螺。一脚踩下水,月亮散成满船星河。娃娃不被允许走远,立在浅浅的水边,学着大人的模样,把小小的身子躬成弯弯的月牙,摸索着水下的世界。家人在身边,就会有无穷的勇敢,嫩嫩的手儿没有对黑暗和未知的一点惧怕。摸到第一个田螺的往往是大人,伴着一阵应声的喜悦,拿出水面观察一番,同心圆的螺层上泛着星星点点的月色,酝酿着古老的传说。这第一个田螺总是要传递一番才能进到竹篓,这是父亲逗孩子的乐趣,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传承,手把手的爱意像月般皎洁、透明,一下子就能触摸到温暖。

  月中乡啊,一直是这般的质地,纯净悠扬。无尽絮思飘起,若是月华解得风情,请将我的惦念带回故乡,洒在一朵桂花、一捧乌菱、一碟青螺之上。那泛起的盈盈月光,是一个游子不如归去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