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已创建各类地质公园12个

其中贵阳市有两个省级地质公园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版次:A03    作者:

  本报讯 9月19日,记者从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暨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已创建各类地质公园12个,其中国家级地质公园9个,省级地质公园3个(含贵阳市两个)。

  全省已创建的12个地质公园中,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织金洞、兴义、赤水丹霞、绥阳双河洞、关岭化石群、六盘水乌蒙山、黔南平塘、黔东南苗岭、思南乌江喀斯特9个,织金洞和兴义同时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有花溪、乌当、独山3个。地质公园已成为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

  “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大自然以鬼斧神工的巧手将贵州雕琢成了‘喀斯特王国’,地质景观成为多彩贵州的基底。”省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地质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绿色发展的支撑,地质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石“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做好地质公园建设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山地公园省,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加大保护建设投入方面,2008年,省财政设立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补助资金,在全国率先将地质公园建设资金纳入省级预算。截至2023年,已累计下达补助资金15.9亿元。未来5年,省级财政将再补助6亿元。

  同时,贵州构建联动保护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保护合力,实现共建共治。高位推动自然教育,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全省已建成自然教育基地320处,生态研学已成为自然保护地吸引游客的主要亮点之一。贵州首个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自2015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利益链接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步,贵州将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传承生态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壮大和完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让更多的优质地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在推动地质遗迹保护的同时,不断探索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在科研科普宣教上推陈出新,打造“地质+生物多样性”“地质+研学”“地质+文化”等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模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传承生态文化、宣介多彩贵州。

  (贵阳日报融媒记者 曾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