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暑旅居“热”出圈 “清凉”经济显活力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26日        版次:A04    作者:

  市政协委员程艺(左二)就发展避暑旅居实地走访。

  今年夏天,大量游客来贵阳旅居,不少人选择住上10来天,有的甚至选择住上数月。今年5月至8月,贵阳累计接待游客79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21%。如何让“旅居新业态”助推贵阳旅游经济更好发展,一直是市政协委员程艺最关注的课题。

  

  “爽爽贵阳”旅居热

  今年6月,杨先生从重庆出发,跟团到贵阳5日游,此行,他第一次与乌当区羊昌镇花画小镇“相遇”。回到重庆后,他立即约上10余名亲友再次前往花画小镇,这一次,一住就是三个月。

  “花画小镇的风景太‘醉’人了,我们一行人住在民宿里,生活很方便,这里啥都有,就是没空调……因为根本用不上嘛!”杨先生笑着说。

  “‘候鸟型’旅居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青睐的旅游方式,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通过旅居方式深度游,这为贵阳的旅居市场带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程艺说,她向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贵安避暑旅居品牌打造的提案》。“我建议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进一步丰富避暑旅居产品体系,补齐短板,让‘爽爽贵阳’成为旅居目的地的‘最优选’,让游客更‘丝滑’地融入本地生活。”程艺说。

  

  旅居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也成了贵阳文化和旅游部门工作的发力点。

  “结合区位、客源等的精准定位,基于服务标准、选址及建设标准,市文化和旅游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爽爽贵阳·旅居生活’计划的指导意见和规范标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悦嘉说,通过精准研究客群需求、消费特点、旅游偏好,目前贵阳旅居产品主要分四大类型,一是避暑休闲类,例如花溪青黔高避暑带、清镇红枫避暑带;二是民俗文化类,例如马场镇平寨村、六屯镇大木村等;三是田园风光类,例如花溪扰绕村、开阳清江村等;四是康养体验类,例如息烽南山避暑带、清镇市杉树村。

  9月,走在花溪黔陶乡的小路上,金灿灿的稻田、干净宽敞的民宿映入眼帘,程艺不时停下脚步与游客、村民聊起天来。作为黔陶乡的标志性项目——“百庄黔陶”项目正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于传统的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我们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平台,以马场村为核心区,围绕周边村寨的农庄、菌庄、陶庄、茶庄打造‘百庄’特色,同时,打通与青岩古镇和高坡乡两个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环线,不仅吸引大量游客,也吸引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发展,累计吸纳投资约1.6亿元。”“百庄黔陶”项目负责人班铭阳说,项目旨在让客商、客人和村民共享共创共益,现在全乡超七成村民都参与到项目中。今年以来,马场村旅游总收入300余万元,其中,旅居营业收入25万元,“百庄千宿富万民”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村民陈正伟就是借着这阵东风开起了民宿,当上了老板。“我举全家之力修整了房子,今年暑期就挣了好几万元。”陈正伟高兴地告诉程艺。

  而这仅仅是贵阳当前打造的12个市级重点旅居项目的一个缩影。

  

  用好“流量密码”推动服务升级

  王悦嘉表示,为打造好“爽爽贵阳”旅居品牌,接下来将着力建立以旅居农房为基础、精品民宿为补充,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旅游住宿接待服务体系;同步探索形成国企带头、多方参与、形式灵活的投融资模式,盘活闲置农房,精细化做好旅居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人才储备,培养一批素质过硬、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民宿管家和乡村旅游带头人,为游客做好服务保障,推动旅居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还将针对部分城市开展‘2小时高铁直达避暑旅居地’定向营销策划、‘最适合避暑旅居的省会城市’主题宣传等,争取更多目标客群赴筑旅居。”王悦嘉说。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看到自己提案中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落实、见到了成效!”程艺希望相关部门持续发力,通过旅居热带动产业兴,助力“爽爽贵阳”旅游品牌持续“上大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