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技术 终于文化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0月10日        版次:A07    作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在“金九银十”的季节里,取得最大收获的现象级事件已然诞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海内外,获得了全球意义上的成功;华为新品发布会堪比“科技春晚”,三折叠手机“黑科技”盛况空前;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讲述二战期间“中国渔民拯救英国大兵”的故事,所获评分是目前为止本年度最佳。

  从放出第一个预告开始过了四年,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终于掀起了“悟空热”,在上线当天刷出120万人同时在线的纪录,并持续霸榜全球多地热玩榜。最新数据显示,该款游戏全球营收70亿元,且来自国外的比例越来越高。《新周刊》用“文化的输出,技术的胜利”,评价其在商业和文化上取得的成功。

  首先是“文化的输出”:从1961年的《大闹天宫》动画片开始,一路经过经典86版电视剧、电影《大话西游》、动画版《西游记》直至最新款的《黑神话:悟空》,共同构建了《西游记》IP进化史。从神魔设定、战斗场面、冒险属性到反抗精神,《西游记》几乎拥有流行文化一切吸引眼球的元素,有足够的空间支撑每一代的艺术家进行改编、解构和延展。《黑神话:悟空》引爆的“悟空热”以及游戏中大量包含“中国元素”的“考古热”“文旅热”,不仅停留在华语流行文化圈,还实现了反向文化输出。

  其次是“技术的胜利”:《西游记》IP的进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问题,更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过程。《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象征着我们终于有相当程度的技术能力,将文化、传统、艺术以更现代的方式呈现。动画、优化、特效、美术、界面,是游戏本身存在的基本,一部优质的3A游戏,每一帧都是技术力的集中呈现。

  至于技术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黑神话:悟空》的出品人冯骥说得好,“把中国故事讲给外国受众,就像送一件礼物,硬塞的别人不一定喜欢,用画面、特效这些漂亮的‘装饰’包装起来,人们才会有兴趣。而打开包装后,他们自然会欣赏到最打动人的东西——文化内核。”

  相较“黑神话”的技术、文化“双出圈”,华为三折叠手机则以“黑科技”为世人瞩目。《中国新闻周刊》说,华为在这款三折叠手机中秀出了首创的“天工铰链系统”,在铰链和屏幕等折叠屏手机重要核心部件上实现了突破:可以实现双轨联动下的内外弯折,内能抗挤压、外能抗拉伸,这也是三折叠手机真正走入商用的基础;同时,新机型给用户带来了影像、卫星通话及AI翻译、编辑、摘要等一系列智能助手的新体验。无怪乎《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一个细节:发布会上,“余承东从口袋里掏出折叠触控键盘说‘我的梦想是把平板放在口袋里、把电脑放在口袋里’的那一刻。”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选择和苹果手机在同一天举行新品发布会且不落下风,再次证明了科技不仅赋能新质生产力,且能带来荣耀与自信。

  随着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上映,很多人才知道,原来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的片尾所写的歌词“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指的是里斯本丸号。1942年9月27日,押送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该船在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沉船时刻,英军战俘跳海逃生遭遇日军扫射屠杀,直到中国渔船到来。200多名渔民冒着危险从海中救起了384人。正如影片拍摄顾问莱恩·费恩祺所说,这段历史同时展现了人性最糟的一面和最好的一面。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中提及,《里斯本丸沉没》摄制组在八年之间走访了近百个英国小镇,采访了150多个战俘后人的家庭。影片中,家属们的回忆拼凑出一个个具体且鲜活的故事,那些遥远的记忆里,是亲人们等待与梦碎的声音。至此,那些死于里斯本丸号的年轻人不再是历史文献中冰冷的数字,他们有家庭,有情感,更有梦想。影片最后,十几位英军战俘的后人来到了东极岛海边,他们都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终于站在了与亲人最近的土地上,能够在82年后郑重地做一次告别。文章最后写道:“三位亲历者已经在2021年陆续离世。电影结束时,很多观众没有离开,直到完整地看完了1816名英军与200位参与救援渔民的名字,这部纪录片是他们的墓志铭。”最能打动人心的,依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