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科学城一角。

贵阳国家高新区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贵阳贵安“四城”联动共享创新平台发布活动现场。
丰盈金秋,硕果累累。这个秋天,贵州科学城焕新亮相,“科创高新”品牌不断擦亮,科技创新的浪潮澎湃奔涌。
“四城”联动共享创新平台发布,菁英人才相聚贵州科学城,市民沉浸式体验无人驾驶小巴,月球与行星科普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一系列主题活动接连上演,一大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也让贵州科学城再一次吸引万千目光。
“四城”是贵阳贵安乃至全省的教育、科技、人才高地,是抓好贵阳贵安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平台、主阵地、主引擎。作为“四城”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主阵地的贵州科学城,正以扩容升级为机遇,紧紧围绕“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联得怎么样”,主动靠前谋划,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把“四城”建成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库、青年就业创业的沃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座城,奋跃而进、砥砺前行,正在跨越升级中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新姿态奋跃而进
近日,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科学城规划面积由0.12平方公里扩容至20.64平方公里,分为先行启动区和拓展区。其中,先行启动区规划面积12.3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南部和东北部区域;拓展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罗格湖片区。
一座拔节生长的“城”展现在眼前。扩容后的贵州科学城,依托“一河两湖”自然生态,打造湖光山色、科技智城的风貌形象;升级后的贵州科学城,以麦架河生态廊道为链,以数博大道、科学大道两大交通动脉为科产融合创新轴和开放合作发展轴,按功能均衡划分为“科技创新策源区、小试中试熟化区、未来产业培育区、军民协同创新区、科技人才宜居区”五大功能区,构建“一链、两轴、五区”空间格局,为科学家专心搞科研提供具有科学高度的“家”,为企业家、创业者安心干项目提供具有城市温度的“城”。
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展现在眼前。贵州科学城作为“四城”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主阵地,目前已建成国检中心贵阳检测、贵州科学院成果转化等基地,构建形成顺康检测、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检验检测集聚区,聚集国家级研发平台27个、国家级孵化载体2个,培育上市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5%,带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569项,实现产值387亿元……贵阳高新区、贵州科学城已成为省、市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高地,创新资源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一座蓄势待发的“城”展现在眼前。已孵化毕业企业49家,集聚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92家,汇聚各领域科研及相关人员1900余人,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348项,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00余项……一组组数据,是贵州科学城“崛起”的底气所在。
以扩容升级为新起点,贵州科学城将锚定建设“中西部一流科学城”总体定位,立足“服务全省科技创新、链接全国科技高地”基本功能,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科学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立足高新、服务贵阳贵安、引领全省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平台、主阵地、主引擎,成为“四城”联动科研攻关的核心区、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为建设特色科技强省、推动强省会提供强大支撑。
以新优势联动发展
签订《“四城”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四城”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上线全市企业荣誉价值服务平台“荣耀殿堂”,集中揭牌5个产业共享服务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枢纽”,让技术进市场、可交易……
近日,在贵阳贵安“四城”联动共享创新平台发布活动现场,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接续上新,宣示着贵州科学城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的科创资源正加速融通,新的发展动能、发展优势正在积聚。
为助贵州抢占科技创新发展“智”高点,“四城”各显“神”通、各展所长。
贵州科学城重点推介自身的检验检测共享平台、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平台、企业荣誉价值服务平台“荣耀殿堂”及贵阳高新区产业共享服务中心等资源;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拿出人才资源及科研成果信息平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施展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清镇职教城搭建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
作为“四城”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主阵地,贵州科学城目前已建成国检中心贵阳检测、贵州科学院成果转化等基地,打造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企业荣誉价值服务平台“荣耀殿堂”及高新区产业共享服务中心等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深化‘四城’联动,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围绕科技、产业、教育、人才做好供给与需求服务,发挥科研资源力量和科技服务平台优势。”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为例,市场建有线上数字化服务平台以及线下技术交易有形市场。线上可为技术转移转化各类主体提供成果、需求、人才、政策等支持,实现信息实时发布、精准匹配;线下打造出集常态化成果展示、产学研活动、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为省内外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平台,打造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枢纽”。
随着“四城”联动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贵州科学城将以规划扩容为新起点,发挥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努力建设“四城”联动科研攻关核心区、成果转化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以向新力筑梦未来
“这次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贵州科学城,也希望能够落户到这里。这里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我相信我们的项目一定可以在这里实现开花结果。”贵州丰森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福双在参加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时说。
日前,历时3个月的贵阳国家高新区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圆满结束,来自省内外的优秀队伍纷纷亮出“大招”,在比赛中寻求合作机会的同时,对贵阳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政策、配套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贵阳高新区持续围绕“两主一特一软”产业发力,通过产业链孵化模式、离岸孵化模式以及“龙头企业+”孵化模式、学研机构孵化模式、连续孵化模式等,前后孵化了朗玛信息、航宇科技、东方世纪、翰凯斯(PIX)等一批知名优秀企业。
为高质量推动“四城”联动发展,塑造贵阳贵安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贵阳高新区进一步创新探索创业孵化模式,支持更多人才团队或企业扎根贵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今年,我们精准招引方向,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重点招引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大学、科研院所毕业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贵州科学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万新林说。
今年以来,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29所高校,分别拜访各高校的成果转化中心、科研处、就业处、创新创业办和大学科技园公司等部门,吸引更多优秀团队到贵州创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对接重点高校项目团队50余个。同时,通过专项招引,还吸引了全国重点高校人才110余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34人,有力推动科技人才在黔汇聚发展。
引凤来更要筑好巢。除了提供传统的软硬件配套支持外,贵州科学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创新采用“拨投结合”模式,以财政资金形式支持人才团队或企业在项目成果进入市场化融资时,将前期项目资金按市场化价格转为股权,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管理和退出。
“贵州科学城为我们提供了‘种子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合作模式,为项目投入10万元研发资金,团队只需专心做好自己的技术研发工作。”入驻企业贵阳航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鑫表示,“在贵州科学城干事创业,真的很安心。”
如今,贵州科学城处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变化,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新场景、新赛道、新成果蓄势待发……这座城,未来可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佳艺 杨蕾/文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图
(《扩容升级谋跨越 向高向新向未来》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