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继续采取并完善“一二三四”工作法,坚持为辖区居民群众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全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
据了解,世纪城街道辖区目前有居民135578余人,做好辖区居民群众的就业服务工作是街道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街道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并完善“一二三四”工作法,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工作。
建好“一”个中心,搭建就业路。近年来,世纪城街道以全区“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为契机,从硬件建设、服务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提升,努力打造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街道就业服务中心。同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调度会,由专项工作人员为各村(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解读稳就业保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补贴等相关政策,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队伍,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服务工作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共开展业务培训会3场,累计参与人员200余人次。
做好“两”个平台,畅通就业路。一是创新线上平台。今年以来,街道链接区级优势资源,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社区网格群等渠道线上推送就业宣传政策、岗位信息500余次,方便群众了解企业招聘信息及相关就业政策,拓展就业宣传渠道。二是优化线下平台。首先是在街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就业咨询窗口,有就业需求和意愿的居民群众均可在窗口了解咨询相关情况,现场登记。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共收到50余人次求职登记,街道、社区匹配相关岗位予以推荐后,30余人实现就业。同时,在街道政务中心大厅LED屏幕,辖区爱心广场户外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就业政策、企业招聘信息等,提高就业政策知晓率。与此同时,链接区级及辖区其他资源,组织开展各类现场招聘会,搭建供需平台,今年以来,共开展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服务1000余次,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次。
打通“三”条渠道,拓宽就业路。一是以辖区商圈、城市书房为圆心,建设了覆盖整个街道的便民服务点2个,求职人员可在服务点的服务器上查看空岗信息和投递求职信息。二是政企联合。街道以辖区3家企业作为帮扶基地,有针对性地助力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在帮助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储备企业对口人才,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三是采集岗位需求,助力对口人员就业。街道建立健全了企业库名单,将企业用工需求、岗位、工种等信息进行线上发布,同时建立4个企业服务群,及时收集、汇总企业用工需求,搭建供需平台,今年以来,线上线下共服务企业1500余家,挖掘企业岗位需求2000余个。
抓好“四”项措施,拓宽就业路。一是对有就业意愿,因技能水平有限的失业人员及时开展就业培训,今年以来,共联合相关部门开展10余场网创培训(直播版),组织了120名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二是对辖区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城镇低收入家庭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走访,了解其就业创业情况,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技能培训政策及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协助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群实现充分就业。三是通过制作便民服务指南、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实体走访等形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让相关政策惠及于民,今年以来,共走访800余家商户,兑现“两补”69户,涉及补助资金79万余元,72户补助资金正在申报中。四是积极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大龄脱贫人员就业功能,今年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96个,48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同时通过零工市场实现灵活就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保补贴实现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共有38人次得到扶持。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居民群众需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强化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创新完善工作方式,着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世纪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帅弋)
(《完善工作方法 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