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群众家门口就医“既有又优”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0月18日        版次:A01    作者:

  张叶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通过送义诊和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等服务,为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有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手段,我们乐见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让群众家门口就医“既有又优”。

  客观而言,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部分患者动辄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若能发挥好首诊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增强群众获得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上下真功夫,有效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的便利度和诊疗的效果。

  让群众家门口就医“既有又优”,应有效落实“双向转诊”机制,消除患者后顾之忧。一方面,向上转诊要及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遇到疑难重症患者或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疾病时,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确保及时救治。另一方面,向下转诊渠道要畅通,对于在上级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康复护理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并提供后续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让患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进行康复,既有利于患者恢复,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让群众家门口就医“既有又优”,还应探索慢病管理服务联动模式,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动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双向奔赴的积极性,既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又能满足慢病患者需要,推动分级诊疗落在实处。现实中,部分慢病患者无论病情有无变化,通常都选择知名度高的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若有家庭医生坐镇,一些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就不用经常前往大医院,有助于减轻慢病人群的就诊压力。

  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归根到底需要的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从完善机制、培养人才、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与时俱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医患双方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