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韩浩月
以网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为更多读者熟知的作家李娟,前不久做客“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与主播董宇辉进行了一场对话,虽然整场直播并没有烘托卖书的主题,但直播结束后,还是有14万余单的成交量,显现出直播间卖书的影响和效果。
不只是李娟,直播间近期还出现了余华、南派三叔、陈鲁豫、冯唐等不少作家的身影。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作家现身直播间频率最高的日期是每个月的23日,这一天成为作家们的“直播日”,可见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在平台的推动下,成为每个月一次的“网络读书日”。
当作家出现在直播间,网友已经约定俗成地认为,除了听到关于文学、写作、生活的分享之外,在直播间是有书可以买的。想买书的网友,寻着直播间里的购书链接,如同在实体书店将心仪之书取在手中拿去结账一样直接而自然。在直播间卖书不用“吆喝”,作家轻松自然地分享创作故事和阅读知识,也契合了读者的观看和购物兴趣。从抖音电商发布的数据来看,每天有200多万册图书通过直播间、短视频、商城、店铺走向读者的案头。
以往读者想要与作家交流,需要去图书馆、书店等现场。随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进一步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而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崛起,使得作家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与上百万读者“见面”,而且视频的呈现方式,会使得作家的形象与言语得以用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传递到读者那里。因为短视频与直播的普及,作家的在场感从未如此强烈过,包括诺奖作家古尔纳等著名作家在内,都在直播间里感受到了读者的热情。
对于读者而言,见到一位作家,听过作家一席话,再去读作家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在这个时代,作家的作品被读者看到很重要,作家自身被读者看到也很重要,这类以作家为主角的访谈内容很受欢迎便是一种证明。读者与观众,需要与作家有作品之外的交流,藏在书斋里的作家固然受人尊重,但愿意在作品之外坦承自己的作家,会与读者建立一种更加亲密的联系,使得读者内心的一些文化愿望,得以寻找到落脚地。
王蒙、莫言、梁晓声等作家,都曾做客直播间,对于作家来说,书通过哪个渠道被送到读者手里并不重要,他们更在意这些书能被哪些读者认真地读过,作家们集体现身直播间,面对镜头的言辞,其实更多指向的不是卖书,而是希望读者多读书,这是写作者与主播分工的不同,也是写作群体的初心所在。如果直播间在大幅卖书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所售图书被完整阅读的几率,那么对于作家进直播间这样的事,何不乐见其成?
(《直播间卖书 作家在场很重要》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