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们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会进家入户询问每一户居民的需求,有什么需要社区帮忙的都可以提出来。”
10月12日早上,在云岩区大营路街道御翠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有翠正在和辖区内的几位老年代表座谈。
“你们已经做得特别好了,我一个人住,你们不时会打电话问候我,还会上门看看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让我很感动。”年过八旬的居民蒙绍琼说。
御翠岭社区管辖的中天花园小区,是一个拥有近7000户居民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小区,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等22个民族的居民。
对于如何服务好各族群众,王有翠有自己的体会: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带头学习民族工作政策,带头倾听心声,解决群众困难。
“当好大管家的前提是了解服务对象和辖区环境。”王有翠曾经用大半年时间摸索出了中天花园小区居民的特点,“一句话总结就是‘三高’——文化程度较高、精神需求较高、经济收入较高。”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王有翠经过与支部党员、居民代表多次交谈后,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列为群众比较集中且迫切的诉求。2014年,王有翠引导各族群众成立了中天幸福社社会组织联合会,组建了涵盖歌舞、书画、摄影、戏曲、乐器等在内的文体队伍23支。每逢节假日,幸福社都会组织开展民族特色文艺表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队有40多名老年人参加,平均年龄70岁,其中年纪最大的86岁。社区为大家组织了歌唱、书画、摄影等各类活动队伍,不同队伍按照排好的时间来这里排练。”夕阳红快板队队长王润洪说,队员们每周一、三、五早上9点半,就聚在这里唱歌、练快板,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感觉很愉快。
如何让各民族群众更有归属感?王有翠的理解是“大胆尝试、总结反思、及时改进、提振信心”。
工作中,王有翠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会“三会合一”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目前,幸福社近1000名群众成为社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小区安全隐患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业主委员会每年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踏青和秋游,定期公布账目明细;物业管理会定期“分红”,用作小区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基金。
为团结凝聚各民族群众,王有翠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中心”开展“石榴籽”微课堂活动,面对面向居民群众宣讲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居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方面,联合中天幸福社舞蹈队、时装队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茶话会等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节庆氛围中,让小区各族群众由陌生到熟悉,积极融入社区幸福大家庭。
另一方面,社区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在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在线下利用“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等开展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在2022年9月新冠疫情防控时,社区各民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孕妇向楼管求助营养食品,消息一发出,不一会儿社区居民就捐赠了鸡蛋、牛奶、肉等,特别令人感动。”王有翠说。“一同住在这里,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当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居民王勇说。
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幸福”成为中天花园居民口中的高频词汇。
在王有翠的带领下,中天社区居委会先后荣获了“全国学习型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等荣誉。今年9月27日,王有翠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庭静
(《当好社区“大管家” 倾心浇灌“石榴红”》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