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游客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观看演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覃伟 摄
本报讯 10月22日,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纪念日,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正式面向公众运营。
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的红飘带毗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飘逸的“红飘带”蜿蜒于大山之间。其建筑形体设计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为主题,打造了曲折灵动的红飘带曲面幕墙,形成连续转折的动态轮廓。红飘带的外立面色彩系统采用跳色设计,灵感来源于贵州省境内的赤水丹霞,实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随着观众行进视角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及空间效果。
据介绍,红飘带作为首个全域行浸式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馆,不仅是一个艺术项目,更是传播长征精神的重要平台。在内容设计上,红飘带以“高昂的旗帜,不绝的队伍”为主题,分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演出部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红色主题、长征精神的结合,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带领观众飞越多彩贵州醉美山河。
试运营一年来,红飘带已成为贵州红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正式运营后,红飘带将充分发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标志性、引领性工程的带动作用,联动全省乃至全国的红色场馆和资源,推动贵州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及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贵阳一中贵州省丘成桐少年班学生张萸文在观看《红飘带·伟大征程》演出后感叹:“当我们紧跟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危难走完长征路,愈发感到胜利的来之不易,心底涌起的不仅是震撼、敬佩、自豪,更是精神洗礼后生发出的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试运营期间,红飘带合计演出8300场,接待省内外入园游客100万人次、观演游客近80万人次。《红飘带·伟大征程》单日最高演出11场、《红飘带·多彩飞越》单日最高演出82场,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
红飘带利用红色资源、场馆空间,围绕音乐思政课、音乐党课、科创美育三大类,自研开发了12门课程,因材施教,将党史教育生动鲜活地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据统计,红飘带研学现已服务超7万人次,接待学生20万人次,服务学校、基地及研学机构120家。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董容语)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正式运营》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