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镇痛日,专家建议:

正视疼痛 守护健康防线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0月29日        版次:A08    作者:

  10月21日是第 21个“世界镇痛日”,2004年,我国正式把“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整周设立为“中国镇痛周”,旨在提高公众对疼痛的重视。

  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人数超过3亿,而且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慢性疼痛患者群体庞大。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慢性疼痛?如何科学对待疼痛?近日,记者采访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段瑞。

  “急性疼痛往往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当疼痛反复持续超过1个月,它便被归类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会导致人体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疼痛掉以轻心,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实际上,长期忽视疼痛可能会让病情恶化,甚至威胁到生命。例如,慢性疼痛患者常因疼痛而焦虑、失眠,这些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加剧疼痛,导致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忍痛还可能掩盖真实病情,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段瑞说。

  到底怎么判断自己的疼痛程度呢?段瑞介绍,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疼痛标尺,从0到10分来表示疼痛的级别。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比如被蚊虫叮咬、轻微擦伤等引起的疼痛多在此范围;4—6分为中度,疼痛较为明显,影响睡眠,需要一定的止痛措施。如较严重的扭伤、牙疼等可能处于这个疼痛等级;7—10分为重度,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甚至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例如骨折、癌症晚期疼痛等通常属于重度疼痛。

  此外,疼痛科为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临床许多专科,所以专业范围相对广泛,诊疗范围包括:各种急慢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老年性骨关节病、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疼痛,糖尿病神经痛、癌症晚期痛、长期的术后痛、截肢后的幻肢痛等。凡是慢性的、长期的、困扰人们生活健康的疼痛,都可到疼痛科诊治。

  “有些市民看到疼痛科涉及到这么多种疾病会比较困惑,什么情况下要去挂疼痛科,而不是那些疾病的相对应科室呢?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适合去疼痛科就诊,那就是原因清楚、但总治不好或反复发作的疼痛;二是不明原因,但给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的疼痛。”段瑞说。

  段瑞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缓解疼痛。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疼痛的发生。学会放松自己,如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热敷、冷敷、按摩器等来缓解疼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