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智”逐“绿” 让空调“知冷暖”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见闻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01日        版次:A03    作者:

  走进上海地铁金桥站,整个通道内的温度均衡舒适,1800余平方米的面积综合节能率达35.7%,每年节约电费37万元以上;在珠海长隆航海酒店,中央空调实现无人值守、智能控制……

  这些绿色节能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风水联动控制、模糊预测、自适应优化控制、人工智能遗传进化等技术,让其自主研发制造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高效控制。

  汇通华城是在高新区“土生土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企业创始人蔡小兵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20多年前,他在贵阳管理一家酒店的过程中,发现酒店的中央空调十分耗能,为节约开支,他潜心研发了酒店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该项技术让酒店当年节电超过70%,燃气消耗减少30%,商业价值就此萌芽。

  但当时,水冷式空调在贵阳的使用率并不高,相关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面向全国市场。为迅速占领市场,蔡小兵创新营销模式,在国内率先采用“投资性销售”方式,即企业先免费为客户提供和安装设备,只在约定的投资回收期内收取客户一定比例的节能收益,用户不用花一分钱和承担任何风险就能分享节能效益,投资回收期结束后,全套节能设备无偿转交给用户。

  “一直以来,高新区对我们这类创新型企业非常关怀,在孵化阶段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等便利,在拓展省外市场时联动省、市相关部门帮忙牵线搭桥,研发攻坚阶段时支持我们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取得科技成果奖、优秀专利奖等,让企业逐渐壮大。”蔡小兵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对舒适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央空调、暖通空调在现代建筑中变得越发重要,但也带来对能源的大量消耗。”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郭云霞说,企业成立以来,一直以降低能耗为目标,专注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领域,致力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让空调系统能够在同等电量或同等能源消耗下,输送更多的冷或热给用户。

  以此为出发点,汇通华城敏锐地看到暖通空调应用在各行业领域内的痛点、难点,例如,无论是硕大的数据中心机房还是高层建筑,每年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巨大的电费开销,但机房内部温度却常常冷热不均;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内,暖通空调设备数量巨大,人工控制、管理、运维成本巨大;数据中心散热需求大且一刻不能停,如何安全可靠地管理众多暖通设备,使其安全可靠、高效地散热,也是行业需要正视的问题等。

  “这些客户群体都有高可靠性、复杂控制场景的需求,传统意义的空调控制开关难以应对。此外,大多数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主要是关注主机节能,行业对制冷机房的系统节能、运行中后期终身节能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也导致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耗电量逐年上升、能效衰减、运维成本攀升等问题。”郭云霞说。

  为将难点、痛点逐个攻破,汇通华城率先将变流量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到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首创风水联动控制技术,通过仿真车间保证产品品质,至今已获得知识产权168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企业先后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全省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针对大型工厂、数据中心、区域能源站、公共建筑等各类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汇通华城研发提供了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包括ECON中央空调智慧管控系统、冷机能效分析仪、SECEMS地铁站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搭载了汇通华城的“云+暖通空调服务”能效云平台,实现云端覆盖设备集成管理、能源管理、运维管理、设备可视化、APP移动运维业务等功能,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更加智慧、高效。

  “传统的控制系统机柜上,密密麻麻全是功能按键,操控一台设备需要很多个步骤,对操控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我们的控制系统利用精准控制+大脑控制模块,机柜上没有一个按钮,所有功能浓缩在屏幕上,运行状态、能耗曲线等信息一目了然,系统可根据实时天气自行判断,做到智慧启停,自行增减空调投运台数,让产生的效率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不浪费。发生故障时,除了能自动报修外,还能告知群组,调配其余空调保障运转。”郭云霞说。

  在提升用户智慧管理体验上,这个系统也很有方法,它可以实时连接千里之外的项目现场,只要发现哪里的能效指标超标,就能第一时间提示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联系当地服务工程师,从而为用户提供精准、科学的节能智能控制方案。

  此外,利用独有的预期控制技术,系统还能结合产能、天气、客流量等众多因素,提前预判出下一时刻人们所需的空调量;利用动态能量调节技术,系统能分区域均衡调节分配能量,使一楼与十楼的人打开空制冷的速度一致,贴近用户管理需求的同时,实现“数智赋能”的真正落地。

  如今,汇通华城已在全国27个省市已投运中央空调节能项目3000余个,包括行政大楼、医院、机场、地铁、数据中心以及各类综合场馆等应用场景,项目年平均节能率达29.6%,年总节电量超过23亿度,折合节约标煤76万吨,碳减排172万吨,每年可为客户创造节能价值超过18亿元,产生了可观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当前,“以旧换新”策略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正获得广泛推广与实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围绕客户需求变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承接好华南、华东等存量市场的节能改造项目,加快基于数智化的高效机房产品研发,将节能产品服务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郭云霞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