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在看电视、刷短视频时,喜欢把音量调得很大;与人聊天时嗓门也越来越大;子女在与父母沟通时,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父母才能听清……如果老年人出现了这些情况,可能发生了听力损伤。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韩鹏介绍,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发生变化,听力也不例外。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非不能防治。
韩医生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朵内部的结构会发生退化,耳蜗中的毛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影响声音的感知。这些毛细胞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解析。当这些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听力自然会下降。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机器噪音、交通噪音等,也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这种听力损伤通常是逐渐发生的,早期不易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会逐渐显现。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可能影响听力。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毛细胞的正常功能。另外,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损害耳朵的结构。
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某些药物具有耳毒性,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这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和某些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保护听力呢?专家建议,首先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必须接触噪音,应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其次,应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维护内耳的血液循环和毛细胞的正常功能。最后,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
如何防止听力下降?韩医生给了六点建议:
一是注意耳卫生。保持耳道干燥,尽量不要掏耳朵。如果耳内耵聍较多,需要寻求专业医生进行清理。过度清理耳道可能会造成耳道损伤,引发耳道炎等感染。
二是科学使用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免使用耳机,尤其是在地铁、娱乐场所等。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时,应注意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间。音量不应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
三是正确佩戴耳塞。在噪音较大的场合,如建筑工地、房屋装修等,应与噪音源保持距离,并科学使用防噪耳塞,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四是避免用力擤鼻涕。擤鼻涕时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以免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影响听力。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微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就能擤出来。
五是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核桃仁等,有助于维持耳部黏膜的健康,保护耳部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六是定期检查听力。听力检查可以发现早期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老年人来说,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尤为重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
(《关注六个方面 防止听力下降》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