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以深化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突破口,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木村以“建强镇级火车头、建强村级红堡垒、组织联抓、人才联动、产业联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两建三联一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志愿服务为触角和抓手、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站、爱心行动站等志愿服务力量的优势和作用,聚焦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精心的“五心级服务”,扎实为群众、游客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组建“客栈党小组”“产业党小组”“三变党小组”志愿服务队,引领群众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禀赋,不断拓宽致富路。近年来,大木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五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及“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最美红军村落”等近10项省级授牌。目前,大木村共为贵阳市中小学生农训研学10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并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志愿服务60余次。
大木村还动员党员和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场所和条件,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让志愿者活跃在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公益活动等服务一线。组建志愿服务队1支,召集年轻党员、返乡青年、后备干部等志愿者10余名。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政策宣讲、调解纠纷、志愿服务等活动100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8件,化解矛盾纠纷26条,发放各类政策宣传单2300余份。
此外,大木村还结合红色文化、布依族文化,通过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民族特色、做好农事体验等方式,开展民歌普法、红色文化研学、阳明文化公益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服务时长480个小时。同时,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满足个性和共性需求,在金叶广场、红军文化广场、文明实践广场等游客密集处开展交通疏导、问路咨询、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服务游客3.6万余人,并带动群众1200余人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增收39万余元。
范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顾林晗
(《“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