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助力农产品销售到解决房屋漏水问题,再到开设儿童学习辅导班,今年以来,得益于“三步走”工作的深入开展,湖潮乡芦猫塘村不仅在村庄治理方面实现突破,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芦猫塘村存在人均耕地少、村域发展思路不统一等现实困难。面对一系列难点堵点,芦猫塘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合作,从“小事”着手,群策群力找方法、谋出路,逐渐形成“拉近距离——改变思想——带动发展”的“三步走”工作路径。
芦猫塘村驻村工作队深知,要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找准问题,驻村工作队利用傍晚农闲时,深入辖区各组举行村民“坝坝会”,听取村民对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建议,与大家交心谈心,并直面群众诉求,回应村民关心的房屋漏水、学习教育、农产品销售等日常生活问题,引导村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矛盾,促进干群和谐、邻里和睦,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用行动一步步“驻”进村民心里。
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之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始着手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从去年开始,芦猫塘村通过举办“丰收节”、“美丽庭院”评比、“喜迎龙年”春节文体活动、驻村第一书记作业辅导班、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亲子挖土豆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用“美好”换“心齐”,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推动村民的思想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激发村民自发参与到村庄的环境整治、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来,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氛围。
围绕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芦猫塘村开展了一系列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以“人有我优”的思路,结合芦猫塘村的地理环境和种植习惯,推动村集体公司率先垂范,通过流转土地近14亩建设种植试验基地,将传统的单一土豆种植模式转换为抗风险能力更强、市场价格更稳定的魔鬼辣椒和黄心土豆轮种模式,让村民认识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增强村民的发展信心。此外,芦猫塘村还引进社会资本对一处长期闲置的集体鱼塘进行改造经营,并租赁集体厂房,让村集体每年实现稳定收益,积少成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俊鹏)
(《“三步走”走出乡村发展新路径》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