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利德制药:以“精准智造”推动降本增效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06日        版次:A02    作者:

  11月5日,走进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威利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利德制药)总监控室,映入眼帘的是28块LED屏组成的大屏幕,屏幕上划分3个板块,分别是监控界面、自动化界面、信息化界面,实时监控分析工厂的生产情况、生产数据。

  “通过监控界面,可以调取各车间、各环节的生产画面。通过自动化界面,可以控制生产线上各个设备的工艺参数,例如蒸汽压力、罐内压力、冷却水温度、蒸汽流量等,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该界面还会报警提醒。信息化界面则会收集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撑。”威利德制药总经理安海介绍。

  不久前,由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医药工业新质生产力科技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威利德制药作为首批企业加入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共同体,也是贵州省首个加入的单位。

  对于医药行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威利德制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数智赋能。

  自2015年入驻贵阳高新区以来,威利德制药根据多年来的制药经验,剖析企业存在问题,升级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与江苏中有信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同开发提取浓缩自动化系统,给工厂装上了数智“大脑”,从“传统熬制”向“精准智造”转变。

  “制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浸泡的时长、熬制的温度、添加的水量等,均会影响成品质量。”安海说,中药材的提取浓缩需控制在一定水平,以确保有效成分及质量,一旦生产参数控制不精确,就会破坏药材质量,影响药品的有效成分溶出。

  “如丹参这个药材,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有效成分就要损失一半,浓缩温度控制不好,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现在,我们通过系统可以控制每个产品的温度,实现一对一精准操作,产品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安海说。

  此外,随着生产线不断升级优化,威利德制药主营药品产量得到巨大提升。

  以该公司丹参膏为例,如今4个小时可以生产两个批次,共20000瓶左右,一个月的产量就能达到过去一年的产量。引进新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后,全数据化的生产过程让威利德制药的成本降低了15%左右,效率提升近70%。

  目前,威利德制药已建设两条先进的中药提取车间生产线,5条先进的糖浆、口服固体制剂、软胶囊、搽剂、滴丸药品生产线,具备年产糖浆剂1000万瓶、软胶囊剂50000万粒、搽剂300万瓶、煎膏剂100万瓶、硬胶囊剂100万粒、滴丸剂30000万丸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额达6亿元。

  安海表示,威利德制药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合作和产业转化,推动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