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贵阳再添“世界级名片”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09日        版次:A01    作者:

  本报讯 记者11月8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日前于哥伦比亚卡利市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官方平行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新一批“自然城市”平台入选名单正式公布,贵阳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自然城市”平台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建立的线上互动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承载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为全球各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主要考量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质量工作方面的推进质量,分为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生态系统功能服务评价、人类发展历程与环境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协同因素、人类生态治理综合水平五个维度,共有13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贵阳从今年4月起通过申报、答辩、网络评议、专家评审等流程,最终入选该平台。

  近年来,贵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断补齐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弱项,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下转4版)  (上接1版)

  2023年,全市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9%,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逐年下降,包括林业生态旅游在内的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2023年,贵阳成功创建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自然保护地26处(7处国家级),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生物物种7691种,发现动物类新种4种、微生物类新种3种,发现洞穴生物物种221种。

  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贵阳的全球吸引力和国际认知度,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助力和机遇。下一步,贵阳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市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入选“自然城市”平台为契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成功经验,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