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剧《雷雨·朴园》剧照。

话剧《雷雨·朴园》剧照。
今年是剧作家曹禺先生《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作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国内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话剧院、团、社都曾创排过该剧。11月9日至10日,贵州省话剧团全新创排的《雷雨·朴园》在北京路大剧院上演。
该剧是跨省协作“强强联合”的结晶。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刘强,深圳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刘明军共同完成戏剧构作;戏剧教育学博士、知名戏剧人尚伟担任导演完成主创工作;贵州省话剧团齐宁、袁婵娟、陈云鹏分别出演周公馆主人周朴园、夫人周繁漪以及长子周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魏丽萍担纲周朴园初恋梅侍萍一角。
从“剧名”看经典的创新
观众对《雷雨》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周朴园从德国留洋归来,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封建礼教枷锁下反抗封建旧规矩,与侍奉他的女仆梅侍萍相恋。但由于种种社会现实问题,最终无疾而终,抱憾终身。三十年后,他与梅侍萍在周公馆意外重逢后,各种阴差阳错酿下了一场家破人亡的悲剧。
一座周公馆,在一天一夜的时间内发生了诸多变故。从公馆主人周朴园的青年往事延伸开去,公馆中的两代人都卷入到了命运的漩涡之中。《雷雨》的经典,在于将微妙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构在同一个时空:兄妹相恋,父子反目,曾经的夫妻再度相见恍如隔世……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几名年轻人被引向了毁灭,尚且活着的人们也将备受心灵的折磨。
在《雷雨·朴园》导演尚伟看来,几乎所有的《雷雨》话剧版本,在形式上都沿用了老式的风格:一个旧式别墅大厅,发生了一家人一天的故事。他说,《雷雨》太经典了,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人生的任何一个年龄段总有新的感触,阅读文本与在现场身临其境的观演感受截然有别却又相辅相成,以至于剧中的每个角色在跨越了几个时代之后,依旧能够被现代观众用各种方式去理解与解读,从而产生永久的魅力。
“在《雷雨·朴园》的创排中,我们力求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尚伟告诉记者,创新最核心的难点在于打破固有创作定式,尤其是布景的定式。“我们用漩涡隐喻所有主要人物的命运。让每一个人都深处命运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就如同剧中的一句台词:我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漩涡,一个宿命的漩涡,每个人都在漩涡中挣扎且艰难地活着,你想要挣脱、自由,漩涡就会更加疯狂直至死亡!”为此,尚伟在创作手法上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运用更加丰富的舞台效果来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以及通过灯光、音乐等元素的融入,使剧目在呈现上更加生动、立体。
除了舞台布景方式、表现形式的革新外,《雷雨·朴园》的创新更多是从剧本入手的。“曹禺先生对于《雷雨》中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是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所定义的周朴园是妥协、回避与敷衍。”尚伟对《雷雨》原著的理解是,周朴园是人物命运的漩涡中心,既是受害者亦是施害者。该剧以周朴园为对象,对人性和时代进行深度剖析。为此,创作团队将剧名定位《雷雨·朴园》。“我们的二度创作在充分尊重传统诠释的基础上,力求能够更贴近角色的典型表达,以期通过人性的解读丰满人物形象。”他说。
从“表演”看经典的交融
《雷雨·朴园》创排以来,演员们在表演中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力求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腻地呈现出来。
“周繁漪”的饰演者袁婵娟与话剧结缘已经快二十年了,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感受更多的生命体验是她的工作日常。在她看来,周繁漪这个角色深刻地体现了她内心对于自我绽放的渴望,就像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期盼着那一瞬间的美丽,所以她很直接,她的情感、境遇被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火花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行为上有许多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是不极端的。正如那些钟爱嚼姜片的人,方能体会其中的辛辣与独特。
“周繁漪的矛盾在于,她的爱越深沉,自我划伤的痛楚便越剧烈。她内心积蓄着强大的‘力’,这种独特的性格特质使她显得尤为突出。”袁婵娟告诉记者,为了扮演好这一角色,她深入钻研剧本,力求透彻理解周繁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澜;在排练的过程,她不断与导演和其他演员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细腻、更真实地展现周繁漪这一经典角色的魅力。
“周萍是一个性格复杂、内心挣扎的人物,他的命运轨迹布满了悲剧的阴霾。”这次在这部剧中饰演这样一个层次丰富、情感饱满的经典角色,对陈云鹏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珍贵且充满挑战的表演经历。就他的理解,周萍这一角色深受封建礼教的枷锁所困,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无尽的挣扎。他性格中透露出一种懦弱,既对自由与幸福怀有深切的渴望,却又无力挣脱家庭的桎梏与内心的痛苦煎熬。“为了扮演好这一角色,我深入剖析了剧本与人物背景,力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他的情感脉络与内心变迁。同时,我也更注重通过细节来塑造角色,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周萍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性。”陈云鹏说。
在饰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演员们不仅感受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在不断挖掘和塑造中找到与角色共鸣的地方,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袁婵娟说,生活本身或许已充满重重挑战与漩涡,但我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生活当中一些不一样的调料,让大家从这样一个家庭反射到我们自己的内心和人生当中,希望我们的人生,一直是有阳光存在,向阳而生,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重塑经典 焕发新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