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梁》排练现场。
本报讯 11月16日,记者从相关媒体发布会上获悉,我省首部现实题材杂技剧《脊梁》即将全面完成各项创排工作,定于12月前往六盘水、重庆、南宁三地试演,并作为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在贵阳展演。据了解,该剧是贵州“黄金十年”交通发展的杂技剧艺术呈现。
《脊梁》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指导,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出品,省杂技团制作。该剧于2022年选题酝酿、2023年立项筹备、2024年创排演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贵州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和贵州省文旅厅2024年“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项目。
该剧聚焦新时代贵州发展“黄金十年”背景下,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到“贵州是平的”的历史跨越。3万多座桥梁跨越126万座山头,“万桥飞架”“县县通高速”让千沟万壑的“贵州高原”变成了通江达海的“高速平原”。成就取得的背后,是一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贵州交通人,他们是值得骄傲的新时代贵州人,是当代中国新长征路上的脊梁。《脊梁》汇集10余个精品杂技节目,以杂技特有的“惊、奇、险、美”艺术特色和充满张力的肢体语汇,展现修路架桥中的艰难险阻,艺术呈现“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我们通过以小人物见大情怀的方式,讲述贵州‘黄金十年’的交通发展故事。”《脊梁》编剧、贵州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曹海玲介绍说,剧中,男主人公“关东方”继承了父亲“老满”带领乡亲们“开绝壁、出深山,老满不惜断筋骨”的夙愿,用新一代的建筑技术实现“万桥飞架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梦想,在此过程中,他和青梅竹马的女主人公“白小云”的感情升华,收获了爱情。
作为杂技剧,《脊梁》突显“杂技”和“剧”的有机融合。发布会上,《脊梁》杂技总监、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权威杂技专家孙力力介绍说,该剧集合了多个杂技技巧,包括木桩技巧、抗蹬鼓技巧、U形绳技巧、小推车技巧等;《脊梁》魔术设计、魔术表演指导、中国杂技家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辉介绍了魔术技巧在剧中的使用,16位魔术演员将在特定的瞬间化为一体,精准性上不能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基于这些技巧,贵州省杂技团在已有的《空竹》《蹬鼓》《车技》等节目基础上,突破性地新创出7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贯穿于剧目各章节中。
“所有的杂技技术和技术创新,都服务于讲述剧情、推动剧情。”《脊梁》导演、北京歌剧舞剧院优秀编导薄乐说,“杂技演员在完成杂技技巧的同时,还要以舞剧为要求,融入舞剧的肢体表现力,做到用杂技形式表演戏剧,又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让杂技叙事、让杂技叙情。”此外,《脊梁》对标观众观看的“观影感”,在剧情演绎中配以“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运用,并强化民族元素的运用,融入传统文化符号、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据介绍,《脊梁》自创排以来,省杂技团即结合实际,围绕“以戏育人,以人传戏”原则确立了“以剧兴团”的方向,制定了以剧目为平台、培养中青年骨干演员的长远规划。“《脊梁》是我团建团66年以来的第一台杂技剧,通过国内杂技第一专家方阵的指导,全体演职员突破自我。我们力图将剧目打造为我团的扛鼎之作,确保剧目立得起、留得住、演得开。”《脊梁》制作人、艺术总监、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水莲说。
据悉,根据演出安排,《脊梁》将于12月4日、5日在六盘水凉都大剧院率先试演,并定于12月19日至20日、25日至26日分别赶赴重庆、南宁试演;12月12日,作为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展演。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贵州首部大型现实题材杂技剧 《脊梁》下月试演》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