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有两个寓意:“有胸痛,我要拨打120;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中国心梗救治日”的设立旨在促进全民急救意识的提升,挽救心梗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科主任李伟接受记者采访,就心梗的相关防治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心梗不宜保守治疗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字眼屡见报道,心肌梗死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症状?如果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是否一定需要安装支架?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控制治疗?李主任介绍,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了血栓,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细胞缺血而死亡,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胸痛是心梗的标志性症状。当突然遭遇心前区、胸骨后剧烈、压榨性疼痛,即像大石头压着胸部喘不过气来,同时伴有冒冷汗、恶心呕吐、心慌恐惧等症状时,极有可能是心梗在靠近。通常而言,若胸痛症状持续超过半小时仍未缓解,心肌便开始遭受损害并逐渐坏死。由于坏死的心肌无法自然再生,因此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至关重要。
目前,开通血管的主要方法有三种:支架植入、静脉溶栓以及搭桥手术。若患者拒绝这三种治疗方式,选择保守治疗是极为不妥的。因为只有成功开通血管,才能恢复远端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缺血的心肌。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上述三种治疗方式均为可行的选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时间因素至关重要,及时实现血管再通是患者及其家属在决策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许多患者在植入支架后担忧支架是否会脱落、是否能正常活动以及是否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等。这些顾虑其实是多余的。因为支架在植入后会与血管内皮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所以患者无需为此担忧。支架植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得到提升,他们可以正常参与各类活动,包括外出旅游等。”李主任说。
李主任提醒,心脏支架术后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 坚持服药是关键。二级预防用药,如抗血小板药、保护心脏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都需按医嘱服用,切勿自行换药或停药。2. 运动康复不可忽视。坚持运动康复有助于减少相关功能障碍、调节情绪、降低死亡率、减少再住院率以及降低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3.保持健康生活。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证良好睡眠是保持健康生活的关键。4. 控制危险因素。要控制体脂量、血糖、血脂、血压,管理心率,改善症状,减轻缺血,这些都是预防心脏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5.定期随访很重要。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家庭自我管理也很重要,要按时按量服药、监测血压心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季节变换时注意预防感冒,避免过度劳累和生气等引发意外。
低密度胆固醇增高要小心
李主任介绍,冠心病的发生,主要和冠脉斑块有关,而冠脉斑块的形成和低密度胆固醇有密切的关系。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输到体内的各个部分,是日常体检或化验中检测血脂的重要项目之一。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一般来说,除去遗传、慢性疾病和年龄增长的因素,普通人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多数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容易引起这个数据变高的食物,排在首位的是猪脑、羊脑等高胆固醇食物;其次是鹅蛋黄、鸡蛋黄、鸭蛋黄、蟹黄类食物;再次是各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等,这些食品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消化得比较慢,容易堆积在体内。同时,长期缺乏体育运动或身体肥胖,体内聚集过多的热量会慢慢转化成脂肪,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现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自己也要多加注意,及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引发相关疾病。
李主任提醒,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会造成血管收缩,而血管收缩易造成心脑血管的意外,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冬季空调不要开得过热,室内外温差太大会引起血管收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 钱丽
(《突发心梗 牢记两个“120”》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