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话版”话剧《哥本哈根》 在筑连演两场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版次:A08    作者:

  《哥本哈根》剧照。 活动方/供图

  本报讯 11月23日至24日,由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经典话剧《哥本哈根》,作为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在北京路大剧院连演两场。

  《哥本哈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迈克·弗雷恩创作于1998年的戏剧,1999年首演后即获评20世纪最好的50个剧本之一。剧作家迈克·弗雷恩凭此剧连获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2003年,王晓鹰导演首度将该剧搬上国家话剧院舞台,“国话版”话剧《哥本哈根》累计演出200余场。

  该剧立足于一场访问:1941年9月,在德军占领的哥本哈根,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访问了他昔日的恩师玻尔,留下了“海森堡为什么来哥本哈根?”“海森堡和玻尔在哥本哈根谈了什么,为何决裂?”“海森堡是阻止德国研发原子弹的功臣还是战争间谍?”的历史公案。演出现场,海森堡和他的老师波尔及其妻子玛格丽特三人的亡灵重聚,以时光回溯的方式重返现场,谈当年炸弹扔下后城市里狼藉扭曲的尸体、挪威滑雪场的比赛、纳粹德国的核反应堆、同盟国正在研制的原子弹,谈量子、粒子、铀裂变和测不准原理,还谈了贝多芬、巴赫的钢琴曲……

  “整部剧以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探求了海森堡和波尔会谈间可能谈及的话题,探讨了科学家和祖国的关系,科学成果与人类未来和命运的关联,科学家的个人品质、品格等,一系列既科学又哲学的问题。”海森堡的饰演者李晔说。

  “《哥本哈根》对演出者和欣赏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剧中波尔的扮演者吴卫东告诉记者,该剧有别于日常生活逻辑,物理专业词汇多、结构复杂、思辨性强,“在过去的演出经验中,许多观众要观看很多遍,才能潜入剧本深处,领会剧中深层的意义。”

  演出结束后还举行了演后谈,演员与现场观众进行分享与交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