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息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息烽县养龙司镇第三届人大代表、养龙司镇江土村党支部书记徐康雨和往常一样在村里巡访。一路上,从种养殖发展到家长里短,每个村民都和他都有唠不完的话。
江土村的情况,徐康雨了如指掌,他说:“正因为对村里的情况‘门儿清’,我才能更好地知道村民的需求,才能为大家解决好问题,不负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与使命。”
争取资金 解决“用水难”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福祉。江土村因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常出现季节性缺水,不仅农作物易受干旱影响,部分区域的村民还出现饮水困难的情况。
2019年,徐康雨将村民“用水难”问题上报,最终在贵阳市土储中心争取了8万元的帮扶资金,又在贵阳银行争取了2万元,自此江土村装上了水龙头、水表,还引进了沙井水厂的水,村民终于告别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用水难”问题。
如今,江土村每家每户都有水龙头,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挑水吃了。
发展产业 探索致富路
“以前村情复杂,凝聚力不强,村里各项工作长期滞后,发展不起来。我自己就是江土村人,特别希望家乡能发展好。”徐康雨说,秉承着“为家乡作贡献”的决心,2016年,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他担任了江土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徐康雨先后争取到各级项目资金以及帮扶资金1096.64万元,完成了整村亮化工程,新建公共厕所,开展蓄饮水工程、庭院整治、房屋立面改造,建设污水处理、机耕道等设施,此外,还为困难户争取到帮扶资金36.57万元。
徐康雨深知,村子发展不能只靠帮扶,更要探索一条自力更生的致富道路。
2019年,江土村采取“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党建”的方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
种植脆红李800多亩,3年来,村民总增收约60万元;种植南瓜300余亩,全年村民总增收20余万元;养鸡18000羽,以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近年来,江土村在徐康雨的带领下,在致富路上探索、发力,取得不俗的成绩。
同时,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徐康雨从基层了解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龙门村、江土村、光华村3个村交界处道路未硬化,影响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问题。2021年,养龙司镇相关部门解决了道路未硬化的问题,现在,村民出行更方便,农产品运输更便捷。
推进“五治” 改善村庄面貌
如今,走进江土村,干净的路面、清新的空气、整齐的房屋,构成了一幅秀丽的乡村画卷。
“这一排原来全是危房,我们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现在全部焕然一新。”徐康雨介绍,自2016年以来,村里实施农村危改共58户。
“我们村还设置了生态护林、乡村公益等15个岗位,帮助监测户增收的同时,每个岗位包一个片区的卫生环境管理,时刻维护村子环境卫生。”徐康雨说,村子在“治风”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前村民大小事都要办酒席,现在只有红白事可以办,酒席数从一年数十起缩减到10起左右,礼金也控制到了50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人大代表就是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正所需,而村党支部书记就是在一线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发挥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认真履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徐康雨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云嵩
(《扎根基层一线 为乡村振兴献力》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