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有一位跳回“农”门的“兴农人”,她敢闯敢试,推动农机合作社提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全产业链田地托管服务,让农业生产更省心;她积极履职,为“农”发声,围绕“三农”问题建言献策,把农民的心声呼声带到市两会上。她就是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市农机合作社协会会长、修文县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鸿。
跳回“农”门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我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插秧打谷、松土施肥是成长的‘必修课’,也是我认为最苦最累的事情。”孙鸿说,年轻时,因为知道农活的辛苦,她一直努力跳出“农”门,做百货、卖服装、跑运输……干过不少行业。直到30岁,孙鸿才发现“双脚踩在泥土上”才是最踏实的,于是又回到农村。
“2009年,我跳回‘农’门,但我想做的是‘新农人’‘兴农人’。”孙鸿说,“以前看电视时,外省好多地方都在用机器种地了,就想着我们要是也用农机种地,农活就会轻松很多。”怀揣这一朴素的想法,孙鸿到重庆一家企业学习了一年的农业机械技能。
学成归来后,孙鸿的想法也从“让自己干农活轻松点”转变成“让乡亲们一起轻松种地”。2010年,孙鸿在龙场镇租下了约80平方米的铺面,开始推广销售微耕机、打米机、打谷机等农机。
“用新技术为农业赋能,种地省时省力又高产。但一些乡亲难以一次性投入资金购买农机,又担心农机不适合山地农田难以使用。”细心的孙鸿发现这一问题后,在2020年与志同道合的其他“新农人”一起,在六屯镇成立修文县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机服务、农事服务和农业生产,在田地中用“铁疙瘩”挖出“增收路”。
情系热土 推动农业全程机械化
合作社成立后,孙鸿开始说服身边亲友和她一起考取拖拉机驾驶证,同时购入了4台拖拉机,向乡亲们推广从育苗、播种、打药到收割的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和托管。
“最初做的时候,乡亲们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担心托管给我们田间管理收益不行。”孙鸿说,“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我在修文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在县里实施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按照‘全程托管’的服务模式,将项目覆盖的稻田全部纳入托管,每亩向农户收取500元费用,农户既可享受从播种到秋收的全程服务,省力省事,每亩还可节约几百元的开支。”
“机械插秧的密度要远远大于人工插秧,产量会比人工劳作高。”孙鸿说,示范项目的试验田亩产量超过640公斤,而农户的自种田亩产最多590公斤;从成本来说,光从收割这一环节来看,机械化收割每亩只需180元左右,而人工收割却要花500多元。实实在在的数据,给合作社的业务推广带来了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周边农户的信赖。同时,大家还发觉,由合作社进行托管,既减轻了劳作负担,自己也有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情。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乡亲主动来找我们合作。”孙鸿说。短短几年时间,修文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少到多,业务范围从窄变宽,现在合作社的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和托管项目已经覆盖六屯镇所有村子。在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孙鸿还通过田间实地操作实践的方式,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农机手、技术员,成为当地有名的“带头人”。
建言献策 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2023年,孙鸿当选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我倍感荣幸,也深知重任在肩。”作为扎根一线的“新农人”,孙鸿坚持学习提升能力,深入群众充分调研,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在群众中宣传开,把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和农民的声音带到市两会上去。
利用平时开展农机服务的时间,孙鸿经常和乡亲进行交流,倾听大家的想法。在交流走访中,她了解到,修文县农业果蔬种植大户大都是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发展规模的,但多数土地流转方式是口头协议或代耕形式,容易产生纠纷,同时,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承租方不愿投入太多,容易造成农田撂荒等情况。对此,在2024年市两会上,孙鸿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建议。
建议提出后,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展开相关情况调研,专题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工作,推动建议办理。
“贵阳市对农业农村发展高度重视,强有力地推动建议办理落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意义,也坚定了信心。”孙鸿说,“脚踩在这片土地上,总是能倾听到许多乡亲们的心声,我将肩负起为‘三农’履职代言的崇高使命,为乡村振兴做更多的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衣琼
(《农机开到地头 初心印在田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