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清镇市直机关工委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五联共建”为抓手,引导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带村(社区),帮助基层强“两个功能”、人才本领、振兴路子、治理效能、群众“三感”,以实干实绩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联结强功能。市直机关工委组织18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232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党组织书记带队开展一组团一座谈一调研一走访活动,打造“联帮讲学堂”,指导规范“三会一课”等基础党务工作,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人才联育强本领。市直机关工委与职能部门联动赋能,采取专题化培训、“小班制”辅导、“擂台比武”锤炼等方式,帮助村“两委”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建立“联帮人才库”,用好送学上门、“一对一”辅导等方式,为建好培强乡土人才提供支持。目前,共培育3220名“四乡”人才参与清镇乡村建设和发展。
发展联抓强路子。坚持共商共议签好“结对共建”协议,确保帮扶目标可量化、任务可落实、成效可预见。指导结对单位聚焦“摸家底、育主体、找资金、引项目”谋实策、出真招,精准助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村民有效增收。181个行政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38万元,涌现出卫城镇犀牛村“四路同进”培育“五金农民”等先进典型。
治理联促强效能。建立“有诉即清”机制,精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驻村干部、民情助理,持续推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通过网格“接诉”,部门“应诉”,推动风险、隐患和民生问题在“一线”妥善解决。今年以来,“有诉即清”处理解决各类问题809个,处置率达96.2%。
实事联办强“三感”。以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为抓手,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资源优势,按需组建乡村技术、法律、规划、建设等“联帮顾问团”,为“和美乡村”建设献策出力,推动改造宜居农房1300户,完成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卫生户厕378户,处置“治风”类案件153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陶玉龙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清镇市“五联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