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去世,终年86岁。
琼瑶是一位与一代读者建立有密切情感联系的作家,1980年代初,她的作品第一次被引入大陆,旋即掀起热潮,《我是一片云》《窗外》《几度夕阳红》等早期作品被高度追捧。她与她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混杂于港台流行文化热一并涌入内地,但很快她的小说体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地位。她所描述的爱情,浪漫、轻盈、清新、富有戏剧性,对当时的读者而言,完全有别于内地作家捆绑了沉重与苦难的爱情叙事模式,带来的冲击力度无疑是巨大的。
毫无疑问,琼瑶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她也是70后这代人的集体记忆。还记得上初中时就经常藏她的书放在桌洞里读,她的文字深深影响了青春时的我对爱情的看法、对婚姻生活的想象,这些回想起来其实都是被琼瑶塑造的。我最早读她的《窗外》《几度夕阳红》非常着迷,她用一种极其浪漫的写法塑造了和实际生活有所脱离、但又让人忍不住相信的爱情故事。
琼瑶真正进入内地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且是伴随着各种文艺潮流一起涌入,包括西方的哲学与文学、港台音乐。那一代人渴望接受外界的信息,渴望融合。而琼瑶无疑是整个大潮流的一部分,她和当时的流行态势是非常匹配的。在琼瑶进入之前,我们对私人化的感情生活其实是缺乏了解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去谈恋爱,从内地作家的作品中也读不到轻盈浪漫的情愫,这时琼瑶的文字带来一种难得的“清新”。她让人觉得爱情没有那么沉重,只是纯粹的喜欢,这在当时是耳目一新的。尤其是随着现实世界中人与人日渐疏离,缺乏真正触达心灵的亲密连接时,琼瑶打造的情感世界其实是比较贴合国人传统的情感模式的。
说起70后一代人的爱情观,我们几乎同时会想到两个人——金庸与琼瑶。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的爱情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而与之相对,琼瑶描绘的爱情则完全是女性视角。
琼瑶是参与塑造一代人爱情观的重要作家。纯情、缠绵、勇敢是琼瑶塑造的女主角形象,虽然依然是传统女性的常见外在,但在角色内在方面,她们于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对身份平等、话语权均衡有着执着的追求。在琼瑶小说里,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对象,她们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男性,可以看见当下流行的女性主义的初萌。
说琼瑶是一代人的爱情启蒙者一点儿也不为过。她伴随过太多人的青春,她所提供的爱情经验,写进了无数年轻人的情感体验当中。曾有一段时间,琼瑶作品以及琼瑶式的爱情引起过很大争议,但这种争议已经无法驱散她种在1980年代的爱情树开枝散叶后的印痕。回看琼瑶小说,会发现其对于人与人的沟通与表达方式有着难以取代的珍贵之处。她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浓烈程度,可以寻根至中国古代情爱小说,她又以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对中国女性的当代性进行了一次调和,为文学与社会均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女性群像,她的作品在当下值得重新地审视,再次发现她的价值。
琼瑶沉寂过,但她并不算真正落伍过。比小说更强势的影视作品,以对琼瑶小说的改编,验证着这位通俗言情小说作家的魅力,她是两度掀起影视界“琼瑶热”的真正驱动者,并分别以捧出大量明星、收获大量鲜花与掌声结尾。尤其是跨世纪的《还珠格格》系列,更是彰显了琼瑶的时代影响。在《还珠格格》中,她用完全出人意料的当代创作手法,对封建王朝内部情感结构进行了大胆解构,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次有效的“穿越”,是对中国人复杂微妙情感世界的一次打通。
《还珠格格》的走红至少说明,80后和90后一代还是能被琼瑶打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琼瑶是罕见的能同时在两个时代掀起热度的作家。时隔20余年,她的文字似乎依然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不过我也观察到,再年轻些的读者对琼瑶的作品会相对有些“距离”,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时代背景太不一样了。但即便这其中出现断裂,我们也不能否定琼瑶作品的价值。她的小说仍在漫长的时间里,参与到了一代代人的情感生活当中。
特约撰稿人 韩浩月
(《她的作品价值值得重新审视》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