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今年以来,南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就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探索岗位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大就业容量、扩大就业增量、提升就业质量,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前11月,南明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127人,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6391个,新增省外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4002人,全部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强供给 做大就业容量
“我特地来南明区零工市场找工作,服务专员非常热情耐心,指导我填了简历,还根据我的求职需求推荐了4家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不合适,服务专员会通过微信继续给我推荐其他企业,太方便省心了。”12月4日,市民温天慧对南明区零工市场的服务赞不绝口。
南明区零工市场位于花果园M区6栋2层,于2023年7月底开始建设,11月底试运行,今年1月正式运行,可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信息发布、求职(用工)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政策咨询、劳务交易洽谈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持续为求职者提供高质量的岗位信息是零工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南明区零工市场业务负责人张景峰介绍,市场有专职人员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和联系服务,向企业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介绍市场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免费发布信息、制作宣传展板、邀请参加招聘会等系列服务,并全面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对收集的岗位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助力企业提高政策知晓率,降低用工成本,吸纳更多就业。
这是南明区不断扩大岗位供给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南明区坚持突出就业优先和企业服务导向,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一园一场一平台”,将岗位信息在线上线下归集,将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做大岗位规模,提升群众就业率。
其中,“一园”即南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今年已对接省内用工企业29家、省外用工企业132家,拓岗114个,组织劳务输出7847人,接待求职面试人员2.3万余人次;“一场”即南明区零工市场,截至目前市场共计服务企业4000余家,发布岗位人次约5.3万个,开展就业服务约5.5万人次,助7800余人实现就业;“一平台”即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南明区在乡(街道)、村(社区)按照“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原则完成就业公共服务站建设,并在村(社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公共交通站等地投放自助服务设备200余台,全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快就业。
挖潜力 扩大就业增量
从2021年在贵阳嘉安月嫂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培训,到2024年在贵阳稳定工作并买房定居,54岁的董应楼觉得近年来的生活很幸福充实。“刚开始在公司培训了将近一个月,主要学习育婴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年我也常到公司补充学习母婴护理、养老等方面知识,没想到这个年纪了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真的很有成就感。”董应楼说。
董应楼就职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月嫂、育婴师、养老护理等10余项服务与培训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母婴、家政服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全国劳务品牌二等奖、贵州省家政示范企业等荣誉。
“我是从农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深知就业的不易,创立公司的初衷,就是希望带动更多想就业的人特别是妇女实现就业、增收致富。”贵阳嘉安月嫂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壁霞介绍,成立以来,公司在省、市、区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按照品牌化建设思路,紧盯行业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痛点,制定和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创新“技能培训+岗位输出+技术赋能”模式,形成招生、培训、就业、成长的闭环,全力打响“嘉安月嫂”劳务品牌。近两年企业累计培训约2.47万人次,培训合格率95%,累计推荐就业超2.38万人次,人均工资5600元/月。
近年来,南明区着眼于辖区内劳务品牌、新兴产业、新就业形态等优势和潜力,多点发力,全力拓宽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增量,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强化劳务品牌建设推广。南明区积极推广和宣传劳务品牌,不断扩大“黔城阿姨”“嘉安月嫂”“贵州叉车工”劳务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劳务品牌扩大经营规模,优化人力资源及劳务派遣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培训+输出+品牌”的一条龙模式,带动更多就业岗位。
深挖数字经济就业潜力。培育企业上规入统,加快人才集聚,深度开发、合理储备、有效吸引一批大数据人才在南明区创新创业,带动形成大数据产业生态集群和人才集聚高地;推动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不断促进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催生一批新岗位新职业。
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围绕新业态就业发展方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引导劳动者从事电商、直播等新就业形态岗位,拓宽劳动者就业增收新途径。
持续优化创业环境。认定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指导、企业管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落实创业补贴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
串链条 提升就业质量
11月18日至24日,南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区零工市场举办了一场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训练营,通过理论讲授、模拟面试、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增强就业信心。训练营结业路演后,还在市场大厅举行双选会,邀请来自科技、教育、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的22家企业现场招聘。
“通过训练营,我不仅收获了个人成长,还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南明区从培训到就业的一条龙服务。”学员屈心怡说。
“当前,部分求职者存在求职能力不强、求职意向不明、就业方向不定等问题。”张景峰说,市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新媒体培训(直播创业)、求职训练营等培训,帮助求职者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依托市场资源对接用工企业,延长服务链条,让更多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南明区持续打造“培训+就业”精准服务链,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摸底,聚焦辖区主导产业,围绕大数据、“一老一小”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稳定性。同时,依托南明大数据产训基地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采用定向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有需求的用工企业开展产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训。
为了提高就业供需匹配程度,南明区还着力构建“需求+供给”数据采集链,构建全区一体、协调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整合政府、市场资源,进一步扩充岗位数据库;全面掌握辖区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数据,实时更新贵州省劳动力培训就业系统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和更新,有针对性地为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和创业服务。
为了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南明区着力优化“线上+线下”用工保障链,大力推广运用“南明就业”“甲秀零工”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政策信息、培训信息、求职应聘、招聘活动板块,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发布、简历投递等服务;持续做实做细线下就业服务保障,分行业、分领域、分群体、高频次举办“小而精”招聘会,精准促进群众就业。
“下一步,南明区将深入推进探索岗位保障机制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整合资源,找准工作突破口、发力点,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以改革之力谋民生之福。”南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