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他参与研制的产品先后获得多个奖项;担任人大代表以来,他积极建言,为民解忧、助推产业发展。这就是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航天科工十院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产品研发室副主任廖海黔。
迎难而上 潜心科研
11月30日一早,在食堂吃完早饭后,廖海黔回到办公室,此时才7点40。利用这段上班前的时间,廖海黔开始在笔记本上梳理一天的工作计划——重点关注各项任务的关键节点,并标记出需重点协调的环节。随后,他坐到电脑前继续撰写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测试仪器产品研发的“十五五”规划内容。
2012年本科毕业后,廖海黔来到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从事产品研发工作,主攻数字信号处理,一步步从设计师晋升为副主任设计师。
对廖海黔来说,航天科研是他年少时的兴趣选择,而现在则是他的执着追求:“对于我来说做科研首先是充满乐趣的,同时也要耐得住寂寞。”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他始终保持对困难不认输的态度,对于研发高速数字电路设计这样别人觉得不可能攻克的课题,他不仅做成了,还在努力做得更好。
在测试仪器产品研发方面,廖海黔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任务及型号任务,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其成果获得贵州省专利银奖、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航天十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熟悉廖海黔的人都知道,他在工作上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喜欢利用走路、吃饭、上下班的零碎时间反复琢磨,也常常为解答一个技术问题反复进行技术验证,甚至为了如期完成研发任务连续工作到第二天。他说:“科研及产品研发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揭开未知事物面纱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充满困难,但是当通过不断探索与试验真正解决问题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积极履职 建言献策
“我深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带领团队创新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廖海黔深切感受到,科技发展、企业发展必须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紧密结合。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更是将个人专长融入社会职责,为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廖海黔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企业特点,深入了解了贵阳经开区的科技发展情况。“基于经开区的发展情况,我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涉及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创新与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制度、支持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发展配套产业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廖海黔说,他提出这些建议,就是要尽力助推经开区“两主一特”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尽职尽责 为民解忧
“定期在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耐心倾听百姓心声,这种最直接、最真实的交流方式,让我能够有机会洞察群众所需,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努力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廖海黔说。
在经开区锦江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开展的“三问”问需活动中,廖海黔联合其他代表,针对居民提出的停车困难、天桥电梯关闭、打陀螺扰民等问题,进行现场回复并给出具体意见,推动问题得以解决,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廖海黔说:“虽然这些事情很小,但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困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廖海黔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他还提出了《关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提升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质效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鼓励生育政策的建议》《关于优化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等。
“今后我将继续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和制度,更加主动地联合辖区内的代表积极走访群众,收集并整理普遍性问题,及时准确地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贵阳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廖海黔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
(《科研路上不认输 为民代言显担当》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