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街头,有他辛勤工作的身影;办公桌前,有他废寝忘食的背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发挥着“头雁效应”。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他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就是开阳县人大代表,开阳县硒城街道中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姚昌瑜。
身残志坚艰苦创业
姚昌瑜出生于开阳县龙水乡,还不满1岁,他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直到初中,他都靠四肢着地行走。15岁时,姚昌瑜接受了两次手术后站了起来。
高中毕业,他进入一家企业工作,4年后,他辞职创业,先后开办消毒中心、农家乐、汽车装饰美容中心、汽车服务公司。
饮水思源,姚昌瑜在奋力创业致富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回报社会。他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信念。从2008年起,他开始长期资助残疾人、困难学生等。“我能有今天,靠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还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姚昌瑜说,“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更能理解残疾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艰辛,只要我有能力,就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2013年,姚昌瑜成为开阳县中山社区居委会主任。日复一日,他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接待来访居民,用心为大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遇到困难群众,他还会自掏腰包资助对方。
在姚昌瑜看来,有担当才能谋好事。针对辖区老旧小区环境较差等问题,他与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采取规范化的管理,由居委会成立物业公司。很快,注册资金50万元的中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居委会控股52%,班子成员集资占股48%。物业公司成立后,很快接手了6个老旧小区的管理,在物业公司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这些小区的环境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工作中,姚昌瑜爱学习、善总结,主动创新求变,结合社区实际,他创新探索“1+2+3+N”工作法、“三力”社会治理模式、“五治融合”社区治理工作路径,增强了社区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法治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精细化水平,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中山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充分就业社区、贵州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贵阳市示范“三感社区”、“开阳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关注民生履职尽责
作为人大代表,姚昌瑜时刻关注民生热点,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他聚焦群众关切,先后提出《关于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关于加强统筹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解决市民急难愁盼》《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效能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等40余条建议,均得到解决。姚昌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姚昌瑜不仅成为了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更成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榜样。他说:“人的身体残疾不要紧,只要热爱生活、心中有爱,就会越来越坚强。”
姚昌瑜表示,今后,他将不断延伸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用心用情把“民生清单”变为大家的“幸福账单”,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
(《当好“大管家” 做好“贴心人”》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