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两间房”如何建好管好用好

贵阳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就辖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应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2月10日        版次:A02    作者:

本报讯 随着贵阳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不少市民发现身边多了“两间房”——小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和废旧物资回收点,它们是城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融媒问政面对面”栏目在贵阳经开区采访时发现,部分“两房”存在未通水电、异味重等情况。对此,贵阳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潘峰接受本栏目专访,就辖区“两房”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应,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今年9月底至10月初,融媒问政记者对贵阳经开区多个小区的“两房”建管用情况进行走访时发现,在“两房”建设方面,元琦林居小区存在未通水电、垃圾桶未入房等情况,建行宿舍小区存在未通水电等情况;在“两房”管理、使用方面,万科花城小区存在地面污垢清洗不干净、异味重等情况。

“一旦垃圾收集点打扫不及时,排污沟就容易堵塞,导致污水溢流到小区路面。”万科花城小区业主张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两房”建在该小区内部,打扫不及时会给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建行宿舍小区保洁员王女士告诉记者,未通水电使得“两房”用起来很闹心:“不仅垃圾桶要拖到别处洗,打扫时,光线也不好。”

针对以上问题,贵阳经开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中心主任夏曦回应,在“两房”的建管用方面,该街道存在一定的思想松懈,未能及时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贵阳经开区建设管理局局长童昕也表示,该区在“两房”建管用三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就“两房”存在的问题,10月10日,贵阳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潘峰接受了“融媒问政面对面”栏目专访。

潘峰认为,“两房”的建管用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症结。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及街道对上级的要求和有关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工作未做细做实。其次是选址论证不够充分,由于前期科学谋划不足、选址考虑不周,个别“两房”在选址、设计、建设时存在仅注重“有没有”,不关心“好不好用”的情况。最后是宣传培训成效不佳,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没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该如何整改?潘峰表示,贵阳经开区管委会已责成区建设管理局牵头,各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深入各个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区域,摸清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单元现状,理顺“投、收、运”的分类场景,调整、优化不合理的治理单元,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同时,该区将优化完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的运行机制,建立起“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属地街道具体实施、全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高效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12月6日,“融媒问政面对面”栏目从贵阳经开区了解到,已针对问题作出整改。据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反馈,元琦林居小区、建行宿舍小区“两房”已于10月中旬接通水电,万科花城小区“两房”地面已铺设地砖,地面污垢清洗不干净、异味重等问题得到改善。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庆)

扫码反映问题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