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胜松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创新、发明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扛起政治责任,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为推动“强省会”贡献工会力量。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积极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对新质生产力形成正确认知,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必然,充分认识贵阳贵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引导职工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决心,引领广大职工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前列。
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镇职教城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高素质劳动者,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切实推动工匠学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把企业优秀骨干引进学校,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纳入专业课程,把学生送进企业,将课堂开在生产一线,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做好促就业工作,在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为职业技能人才适配岗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岗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强省会”首先是强产业,强产业首先是强工业,强工业首先要强制造业。围绕我市“1+6+1”重点产业和重要行业,广泛开展“以赛强技、技高一筹”示范引领性劳动竞赛,选树一批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筑城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通过技能竞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注重将劳动技能竞赛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行业、产业延伸拓展,聚焦前沿技术、新兴技术等,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开展“五小”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和推广,推动健全职工创新成果分享机制,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利用,充分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的创新创造热情。
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在生产力的更新换代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组织动员相关企业聚焦通用基础性技术、专业技术和相关技术的融合,广大职工积极开展跨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交流、优化协作,有力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健全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优化与人才结构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社会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切实做实维权服务工作。新质生产力将加速产业深度升级转型,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的出现必将引起劳动关系的变革。各级工会要适应新发展、顺应新潮流,以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方式,解决好广大产业工人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组织建设、民主参与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纵深推进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为抓手,以一法一条例检查为契机,强化劳动领域法律法规执行。引导全市各级工会围绕和谐企业建设,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能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立法改革。良法才能促善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开展好《贵阳市产业工人队伍服务保障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和审议,在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中确保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落实产业工人服务各项措施,确保产业工人参与民主管理和获得技能提升、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通过立法保障,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强省会”持续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作者系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工会力量》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