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12月19日逝世,享年89岁。
“妈妈走得很安详,像睡着了一样。”谢芳的儿媳妇李海平说,谢芳是因为心梗和心肺肾衰竭去世的,“我们是真的不舍,医护人员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亲爱的妈妈是驾鹤西归了,她是去找我爸了。”
“《青春之歌》改变了我的一生”
谢芳原名谢怀复,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原籍湖南省益阳市。1951年,考入中南文工团,不到18岁就在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担当主演,还主演过歌剧《白毛女》《刘三姐》等剧目,为她后来从影奠定了基础。
1958年,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问世,这个讲述知识女性林道静成长的故事出版后反响热烈。195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导演由崔嵬和陈怀皑担任。作为片中灵魂人物的林道静由谁来饰演,成为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
直到1959年3月影片开拍时,林道静的人选仍未定下来。这时,崔嵬想到他在湖北当中南文工团(现武汉歌舞剧院)团长时,团里有个叫谢芳的歌剧演员。崔嵬觉得谢芳的外貌、气质与林道静相似,于是马上通知她来北京试镜。仅仅试了两场戏,谢芳就被确定为林道静的扮演者。后来崔嵬解释,之所以选择谢芳,是因为谢芳身上有一种革命气质。
谢芳表现出过人的领悟力,“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演”这九个字,是她对这次表演的概括。她坦言自己在塑造林道静时“一点束缚都没有”。片中谢芳有一个攀上电车、对着游行队伍喊话的镜头被定格为经典,成为这部影片的标志性画面。但当时只有画外配乐,喊话的具体台词,剧本上并没有写。“当时那么多人,我总不能跑到崔嵬导演那儿问我应该怎么演吧,我就自己设计了一下台词,‘同学们,不要怕这白色恐怖,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拍出来效果特别好。”谢芳生前回忆。
电影《青春之歌》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饰演林道静的谢芳自然也一炮而红,成为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表。光是她在片中的数套衣服就让人们津津乐道了许久,尤其是那套蓝布旗袍加白色围巾的装扮,成为当时很多女性模仿的对象。谢芳在片中留的短发也被赋予“林道静头”的美名。
《青春之歌》的地位在谢芳心中不可替代,她曾说:“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一生。为了《青春之歌》,我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直到现在。”
“搜肠刮肚寻找过往经历赋予角色新的生命”
谢芳主演的第二部电影是1963年谢铁骊执导的《早春二月》,该片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肖涧秋来到芙蓉镇任教后,因情感纠葛而幡然醒悟、投身革命的故事。谢芳在片中饰演校长陶慕侃的妹妹陶岚,一位活泼大方的女孩。在谢芳看来,这个角色跟林道静的气质和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沉静,一个泼辣;一个含蓄,一个外露。如果说林道静是青衣的话,那么陶岚除了青衣外,还有花旦和刀马旦的影子,而这正是自己缺乏的。好在《早春二月》的小说和剧本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谢铁骊导演对人物的改编,帮助她完成了这个角色的塑造。
1964年,谢芳在谢晋执导的电影《舞台姐妹》中饰演越剧演员竺春花,一个童养媳出身、刚直善良、禀性高洁的女子。谢芳知道,谢晋看中自己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她参与这部电影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从浙江绍兴开始体验生活,一起拜访袁雪芬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学习她们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
在片中有一段竺春花哀求戏班班主收留自己的戏,在正式开拍前,谢芳把自己表演《白毛女》的经验运用到这里,甚至还小声唱起了歌剧《白毛女》的唱段,让眼泪缓缓流下,让思绪逐渐蔓延。等到正式开机,谢芳的所有情绪都已经到位,这场戏很快一气呵成。
《舞台姐妹》上映这一年,30岁的谢芳迎来了自己表演生涯的巅峰,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之一。后来,谢芳陆续出演了《山花》《第二次握手》《文成公主》等50多部影视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1962年,谢芳和赵丹、白杨等一起,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2016年,谢芳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对于表演艺术,谢芳曾经总结,演员首先要有悟性,要对剧本的角色有很好的领悟能力;同时,演员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也非常重要。她坦言,自己看剧本时,会搜肠刮肚地寻找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尽量赋予角色新的生命。
王金跃 袁云儿
(《青春之歌 “芳”华永驻》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