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贵阳贵安建设亮点纷呈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2月24日        版次:A04    作者:

本报讯 12月23日,文化贵阳贵安建设新闻发布会在贵州饭店举行。发布会围绕贵阳贵安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以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建设作了介绍。

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文化贵阳贵安建设步履铿锵、亮点纷呈。

坚持“以文铸魂”,先进文化引领力不断提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入挖掘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引入公民道德建设、引入“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持续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涵养了城市文明,提升了城市气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到彰显。

坚持“以文塑形”,文化遗产传承力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方面,研究制定《贵阳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专项规划》,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挖掘方面,联合省文保中心、省考古所等相关机构对辖区内长征沿线文物、长江流域文物、阳明文化遗迹进行调查,近年来新增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牛坡洞遗址、招果洞遗址、大松山墓群分别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活化利用方面,编制《贵阳老城区历史文脉研究与保护利用指南》,研究梳理《贵阳老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历史街巷名录和历史文脉》,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推进“一河一道两片区”改造提升。

坚持“以文兴事”,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红色文化不断做精。加快推进贵阳贵安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目前梳理形成第一批164处贵阳贵安红色资源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阳明文化不断做强。按照一个联动机制、一个顶层设计、一个阳明文化数字博物馆、一个精品课程、一个精品旅游路线“五个一”工作思路,完成了阳明洞、蜈蚣坡古道、甲秀楼(翠微园)、达德学校旧址、阳明祠5个阳明文化保护修缮和保养维护工程;成功举办“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研讨会、以“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首届孔学堂文明论坛。民族文化不断做实。在观山湖民族大联欢广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建设民族特色小城镇,推进花溪高坡扰绕村等8个和美村寨建设;完成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推荐申报43项,认定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培育项目4个。历史文化不断做优。专门组建贵阳贵安历史文化专家智库团队,以丛书形式深入挖掘贵阳贵安历史文化,《贵阳历史文化丛书》第一批次的《贵阳史话》《甲秀昌明》《山海沧桑》《考古黔中》已经出版;以4个历史文化名村、7个传统村落为重点,拟用3年时间挖掘整理全市996个行政村的村史村事。群众文化不断做特。坚守“三性”“三零”“三味”“三温”,2024年举办“贵阳路边音乐会”217场,吸引现场观众超180万人次,汇聚近4万人次各行各业群众与专业歌手同台献艺,网络传播量超70亿次。

坚持“以文兴业”,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把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两家市属媒体和贵州京剧院有限公司的深化改革工作,组建贵阳孔学堂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贵阳市规上文化企业182家,营业收入191.39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

坚持“以文惠民”,文化服务供给力不断提升。着力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今年,建设完成41个“壹刻宝文化驿站”,可实现140个生活圈全覆盖。“爽贵阳”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改版升级,平台具体可办事项已经达到2509项,下载量已超过250万。各类文化活动热闹红火,今年相继组织开展路边音乐会、四季村晚、全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3500余场次,现场参与超300万人次。

接下来,贵阳贵安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高质量做好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让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