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交通接驳能力 夯实铁路枢纽地位

——贵阳北站投运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2月27日        版次:A03    作者:

12月26日,贵阳北站正式投运十周年。十年间,贵阳北站日均客流输送量从3000人次增长到超15万人次,单日最大到发客流总量突破26.2万人次,成为贵州对外开放最大的铁路枢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贵阳北站投运之初,高铁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尚未完善,存在换乘不便、出行方式单一等问题。多年来,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积极统筹协调,市交委、观山湖区交管分局等运力保障单位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提升运力保障、增强治理能力,贵阳北站城市交通接驳能力持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各运力保障单位坚持“客快进快出、事快处快办”的服务标准,打造了一套高效的交通接驳转运体系,实现了平峰旅客15分钟离站、高峰旅客30分钟离站的目标,让贵阳北站成为贵州对外展示形象的一扇窗口。

实施“增肌”行动

交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贵阳北站投入运营以来,周边道路交通路网日渐完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全面打通,交通服务不断升级,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多年来,贵阳市、观山湖区交通部门持续实施交通“增肌”行动,拓展交通功能,补齐服务短板,不断增强贵阳北站各个功能区的保障能力,夯实交通服务的基础。

2019年,贵阳北站开设网约车停车点,并根据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对北站内外交通运输组织进行优化调整。通过科学布局功能区,贵阳北站的综合交通集散功能进一步凸显,旅客输运效率不断提升。

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2023年4月,贵阳北站南进站口正式启用,旅客可通过南进口、北进口、西进口三大通道进站。贵阳北站各运力保障单位联合对北站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南进南出、北进北出”的交通组织模式,提高了乘客出行效率。

同时,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积极统筹协调,将出租车上客区调整至西广场地下一层,设立出租车专用上客区。2023年5月,出租车从东广场搬到西广场后,进一步规范了出租车、网约车运营,相关领域投诉案件下降了近60%,出站乘客乘坐出租车更加方便。

2024年国庆期间,由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联合市交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打造的出租车蓄车池正式启动。蓄车池利用原出租车进口处待建地块改造而成,并在原有3条车行通道基础上,新增7条车行通道和2条应急车辆停放通道,将出租车蓄车量从80余辆提高到200余辆,日均停靠出租车达3000余辆次,有效解决了旅客打车难、出租车上客区秩序混乱等问题。

除了完善硬件功能,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还依托智慧联调系统精准调度系统,实时分析北站客流量、交通拥堵等情况,实现公交客运车辆精准调度。据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叶震介绍,该系统联动铁路,可每小时根据铁路到站客流量与车辆情况对比,如果车辆数量小于到站人数需求,会及时提醒交通部门加强运力调度,确保快速转运旅客。

提升接驳能力

公共交通网络持续优化

“以前出站转车只能选择公交,现在既可以选择公交、地铁,也可以打出租车和网约车,非常方便。”市民李浩说。

据介绍,贵阳北站刚投运时,仅有一条城市接驳公交线路,通往金阳客车站。随着旅客出行需求的增加,市、观山湖区交通部门持续优化、加密接驳公交线路。。

“最初,只覆盖基础线路,如今,可根据旅客出行热点区域和客流量,对线路进行动态调整,加密热门线路班次,延长运营时间。”叶震说。

截至目前,贵阳北站的接驳公交线路已增加到32条线路,其中贵阳北站始发线路23条、途径线路9条,运营车辆总数达276台,日均班次966台;日均里程数量从2014年的4600公里,增长到现在的30800公里,高峰时期可为贵阳北站输送客流7万余人次。

除了公交线路持续优化,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让贵阳北站旅客快速疏散中转有了“高速通道”,旅客通过1号线能快速直达贵阳核心区域和商圈,日均输送客流4.4万人次,重要节假日单日最高可达5.5万人次。同时,1号线与贵阳北站实现安检互信、通道共建,实现了站内便捷换乘,减少了旅客步行距离与换乘时间。

金阳客车站积极加强与贵阳北站的联动,通过合理安排发车频次、加强票务信息共享等措施,实现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的高效衔接,为长途转运的旅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

为了提升高峰客流时段的接驳转运能力,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积极统筹贵阳北站、交通局、公交、城市轨道交通、金阳客车站等运力保障单位,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及旅客疏散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各运力保障单位根据贵阳北站推送的次日到发客流、重点时段到发客流,合理调度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运力,结合到站瞬时客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高峰时段实现旅客快速疏散、转运。

在贵阳北站各驻站单位的共同推动下,十年来,贵阳北站逐渐构建起一张高效便捷的城市接驳交通网络,公交、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工具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为旅客提供了便捷多样的公共交通服务。

构建协同机制

交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提升治理能力,是为旅客营造安全出行环境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贵阳北站相关驻站单位围绕“1530”(即平峰旅客15分钟离站、高峰旅客30分钟离站)工作目标,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完善工作机制,逐渐构建起一套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提升旅客输送转运能力。

特别是2023年,启动了公共交通保障“四级响应 三层分流”应急机制。该机制涉及贵阳北站、观山湖区交通局、观山湖区交管分局等多个单位,要求根据每日各时段客流情况,按需启动应急措施,实现旅客快速有序疏散。

得益于应急机制,2024年“五一”假期,贵阳北站137.9万人次到发客流实现快速有序疏散,高峰期间旅客离站时间不超过30分钟,较往年同期缩短了近20分钟的乘车排队等候时间。

由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牵头打造的贵阳北站联调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协同治理机制。依托贵阳北站联调中心智慧联调系统,以公安为主,交通运输执法、交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多方联动的治理队伍逐步建立,对贵阳北站区域喊客拉客、非法营运、乱停乱放等违法违规乱象进行常态打击,形成了路地协同、共商共治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24年,交通治理队伍共开展大型联合整治行动25次、日常联合整治107次,常态化告诫劝离“喊客拉客”不文明行为10000余起,依法查处并行政拘留扰乱秩序违法人员8人,查扣涉嫌非法营运车辆143台,有效遏制了喊客拉客、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乱象,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运输行为,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江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