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叶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既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文化发展短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举措。贵阳贵安进一步做特群众文化,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发力点。近年来,全市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面向群众、深入基层,不断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出了以“贵阳路边音乐会”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品牌,不仅更好满足了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供给的需要,也释放出贵阳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做特群众文化,需以人民为中心。贵阳路边音乐会缘起于市民对音乐的热爱,升级于政府坚持以文惠民,“出圈”于全民参与,核心都在于人民。正是秉持“三性”“三零”“三味”“三温”的原则,贵阳“爱乐之城”的城市文化名片不断擦亮。我们应借鉴贵阳路边音乐会的举办经验,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不断拓展群众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做特群众文化,需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有筑牢基层文化硬件基础,让优质文化资源贴近群众,才能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应继续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开展书香贵阳建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开展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继续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深化“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活动阵地。
做特群众文化,需突出地方特色。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是群众文化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只有注重群众文化的内涵与质量,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才能让群众文化出新出彩,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我们应立足本地优质资源,创新内容题材、创新表现方式、创新文化创意场景,精选提炼推广一批体现贵阳贵安文化特质的标志性符号。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量”与“质”上共同发力,打造更多高质量群众文化品牌,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做特群众文化》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