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开阳县花梨镇清江村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富美乡村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02日        版次:A04    作者: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

90年前,红军长征过贵阳打响的第一场战役发生在开阳县花梨镇洛旺河渡口,红军战士临危不惧、英勇战斗,在这里跨过清水江,留下了革命火种。

90年后,清水江畔的清江村儿女不忘初心,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动能,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富美乡村。

红色故事 代代相传

在历史的长河中,洛旺河渡口红军战斗遗址记载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事迹。中国工农红军曾经三次过境开阳,洛旺河红军战斗遗址是红三军团长征进入贵州境内第一个抢渡江河的战斗地点,也是红军长征过贵阳打响的第一场战役。

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率领下,由瓮安县进入开阳县,向县境北端挺进,准备渡过乌江,进入黔北。

要渡过乌江,必先渡过支流清水江。洛旺河渡口位于清水江下游,是红军佯攻贵阳和北渡乌江进军遵义途中的重要天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在红军到开阳的半个月前,敌人就已派重兵把守,妄图凭借洛旺河天险阻挡红军前进。

面对敌人的重兵防守,先头部队红4师12团7连连夜赶到洛旺河渡口,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打捞被敌军沉入河底的船只,组织7连100多位指战员分批乘船悄悄渡河。1935年1月1日天刚亮,7连向驻守河边莲花山阵地的敌军发起进攻,红12团亦赶到对岸,以火力压制敌军。半小时后,7连快速打垮敌军,取得莲花山战斗胜利,控制了渡口。

洛旺河激战中,红军打败敌军一个营,打死打伤敌人200余人,但也有8名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每每讲起这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清江村的红色讲解员唐志辉总是激情澎湃。他从小听外公讲红色故事长大,后来在村里担任村干部,现在又成为红色讲解员,把红军激战洛旺河的故事讲给每一位游客听,让红色故事和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同时,这个故事也被载入史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张爱萍将军以“艾平”为笔名撰写《手榴弹打坍了一营敌人》一文,真实记录了红军激战洛旺河的经过。

1935年1月2日至4日,红三军团分别从洛旺河渡口、龙坡渡口、水口渡口抢渡清水江。这是红军长征第一次经过贵阳地区。

不忘初心 服务群众

至今,红军激战洛旺河遗址处还留存着一口红军井。

当年,由于红军急行军,到达洛旺河渡口东岸时,许多战士带的水已经喝完。为了不惊扰岸边贫苦百姓休息,红军战士用自带的铁铲在农田后面挖了一口井,供战士们取水饮用。

红军走后,这口水井几十年未干且常年清澈,无论是当地百姓、来往过客,都会在这里歇脚喝水。为纪念红军,当地群众称其为“红军井”。

红军井旁,当地政府打造了红军广场、红色文化墙、红军抢渡雕塑等,还新建了重走长征步道,吸引许多单位和团队前来开展党建活动。清江村村委会副主任余忠敏介绍,现在,红色旅游越来越火热,每年前来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的单位和团队有上万人次。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红军长征过洛旺河渡口“自挖水井不惊扰群众”的故事,已被当地党员干部提炼为应当传承和弘扬的“红军井精神”,即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战斗的烽烟虽已散去,但“红军井精神”却永远存留,化为当地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为发扬好“红军井精神”,清江村专门组织德高望重的寨老、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退役军人成立“五老促和谐”调解委员会,带领村民大力建设文明乡村,同时,还创新探索积分制村规民约,不断提升全体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汲取力量 推动振兴

随着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标志性工程构皮滩水电站的封坝,洛旺河渡口处形成约30平方公里的开州湖,高原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天水一色的绝美风光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开州湖上游形成了很多天然瀑布,风光秀丽,生态优良,被很多人称为“小三峡”,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水上桨板也成为最受欢迎的水上娱乐项目。

这样的发展机遇自然不能错过。当前,清江村正在花梨镇的支持下,全力打造水上游乐基地。余忠敏说,水上游乐基地预计2025年3月1日开业,游客在清水河的桨板之旅,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能让游客在这片美丽的水域留下精彩瞬间。

水上旅游项目的兴起,源于水资源保护的持之以恒。构皮滩水库蓄水形成开州湖后,为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花梨镇大力整治造成水体污染的网箱养殖,积极发展经果林种植,实现渔民上岸、群众增收。

发展至今,清江村已然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水果村”。近年来,清江村先后种植大红桃4800亩、樱桃2000亩、枇杷2300亩、柑橘2000亩,四季花果飘香。

从全镇层面来看,花梨镇的产业发展同样欣欣向荣。花梨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姜海介绍,花梨镇生态优良,海拔仅有700米左右,具备水果蔬菜快成熟早上市的比较优势。

按照“两走廊、四板块”的产业布局,花梨镇重点布局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等产业。据初步统计,全镇蔬菜规模达12900亩,精品水果约38280亩,花卉苗圃1100亩。

在回望中铭记,在传承中前行。如今,站在风光旖旎的洛旺河码头眺望,波光粼粼的流水中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发展动能。当地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把这里变成革命教育的基地、红色旅游的热门、产业发展的沃土。在这里,红色赋能、乡村振兴的富美蓝图正徐徐展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未来催人奋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