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狂想》首演现场。

刘祝君在演出现场的独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从“山为形,海为意,以山海交融为情”的山海狂想出发,抵达“山川之秀美,风情之多彩,人民之豪迈”的时代交响。2024年12月31日晚8时,大型民族管弦乐《山海狂想》在北京路大剧院首演,鸣响贵州好声音、礼赞贵州新时代。该剧目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作品,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出品,贵州省民族乐团、贵州省花灯剧院创作演出。
演出现场,随着贵州省民族乐团执行董事、艺术总监、首席指挥龙国洪的指挥棒扬起,乐队首席冯彬带领民族管弦乐团奏响了第一乐章《黔峰·前锋》。“峰向黔中青”,拥有126万座山头的贵州素有“山国”之称,生活在这方天地间的人却实现了“山高人为峰”。该乐章作曲龙国洪以贵州世居多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以激越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描摹了黔峰“雄峰奇、坚实峰、峰之旗”的特征,展示贵州人民后发赶超做“前锋”的精神状态。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第二乐章《苍山如海》以打击乐表达节奏与力量,以民族管弦乐团表达土地的深沉、厚重与多姿。打击乐首席、贵州省花灯剧院乐团副团长刘祝君的独奏,与乐团的演绎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地演绎出薄雾旭日、雨织万峰、雨后彩虹、山沐残阳的意境。“这一乐章以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来创作,曲调上是苗、侗、布依、仡佬族音乐元素,既表达贵州大地的壮丽,又表达贵州这片红色土地所蕴含的磅礴力量。”该乐章作曲于磊说。
俯首问、金顶寻、云海悟,第三乐章《梵净·云海》转入“梵天净土”的梵净山。国家一级演奏员、省花灯剧院乐团团长付恒以时而低沉、时而饱满、时而清越的笙,丝丝入扣地演绎出“问、寻、悟”这三种精神场景,继而在与乐团的交互应答中完成天人问答,实现东方哲学思考的贵州音乐表达。作曲家韩宜芳的创作意图,是试图通过音乐这一跨越时空的语言,用交响化的方式捕捉和传达梵净山的灵魂与独特韵味,“作为贵州本土作曲家,希望能够融入我对贵州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见解,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贵州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极富音色形象对比的琵琶与唢呐重奏,在第四乐章《花之海》响起。省民族乐团琵琶声部首席吴笛的琵琶,与乐团优秀青年唢呐演奏员庞艺飞的唢呐,想象和描绘了花的个体形象,让人听见花开的声音。花的群体形象,则由乐团的群奏予以表达,描绘了在花中行走、在花中蜜语,漫山繁华、群情欢舞的景致。作曲家何谐介绍说,“乐章《花之海》创作素材来源于贵州地区的彝族音乐,将这些小调经过器乐化的语言处理,最终由琵琶、唢呐、管子和乐队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彝族同胞欢声笑语,在花海中热烈起舞的场面。”
用竹笛和大贵琴双协奏的形式创作第五乐章《绿之海》,是这一乐章的匠心之处。曲调选择黔北民歌素材和黔南水族音乐素材相结合来创作。省民族乐团管乐声部长、笛箫首席王文成的竹笛清脆如水,乐团大提琴低音声部长张先梁的大贵琴低沉如色,两者水色交融,化出翠绿、青绿、墨绿三重分明的绿色,用写意的手法营造出一个绿色盎然、绵柔深沉的贵州山野世界。
“我们不是真正的民族音乐创造者,我们只是民间音乐的搬运工。”国家一级作曲、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杨小幸担纲了第六乐章《歌之海》的作曲。他说,在《歌之海》乐章里,至少有20个以上的贵州布依族民族音乐元素在里面,以山歌、情歌、踏歌三个篇章来呈现布依族儿女节日对歌、浪哨谈情、踏歌起舞的场景。乐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豁达,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和赞颂。
在第七乐章《山海深情》中,作曲家龙国洪将贵州中路花灯曲调、广东粤曲、山东民歌、辽宁渔号、江苏民歌、浙江民歌、上海民间音乐曲调融为一体,辅以人声无歌词独唱、合唱,巧妙地展现贵州人民与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省市的深情厚谊,在传达感恩之心的同时,也面向全国、全世界发出“来贵州赏美景吃美食”的好客邀请。
七个乐章成于五个作曲家之手。他们在尊重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研创并举,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与技法,同时涵盖了民族管弦乐合奏、独奏与乐队、重奏与乐队、人声与乐队等音乐表现形式,集中展示新时代语境下的贵州山地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主创团队的作曲家精心构思着每一乐章,既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融为一体,共同构筑了一幅壮丽的山海画卷——如《山海狂想》艺术策划、执行音乐总监、作曲、指挥龙国洪的整体描述:“我似这山海,看似静谧,其实澎湃;于山海之间,放任思绪飘远,生命的迹象随乐音流动着……在山海之间,以山为形、以海为意,感受着广阔与内心的宁静,从‘心’出发,这就是《山海狂想》的自由且浪漫。”
在演奏过程中,乐团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力求让每位观众都能感受到作品的深沉与炽热。演出中,首次亮相的18面编铜鼓和勒尤、木叶、芦笙、木鼓、竹鼓等贵州民间乐器成为全场亮点,18面编铜鼓造型独特、气势恢弘、音色独特,为整场演出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第五乐章中出现的大贵琴则是贵州省民族乐团的专利乐器,它曾多次亮相全国重要舞台,备受业内关注。
从激昂的旋律到深情的咏叹,整场演出中每一个音符都触动了观众的心弦,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随着熟悉的旋律轻声哼唱,沉浸在这山与海的音乐盛宴中。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山海狂想》以多元的音乐语言表达贵州人民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部作品展示了贵州省民族乐团走创新之路、民族之路的艺术实力,为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世界听见贵州的声音,用优秀的贵州民族音乐更好地反映新时代贵州精神。近年来,贵州省民族乐团立足深厚的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创作出多部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其中以“大山三部曲”影响力尤为重大:《高原•听见贵州》三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贵州省文艺奖一等奖;《大山节日》《山海狂想》两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新的一年,贵州省民族乐团还将赴悉尼歌剧院演出,将用文化搭桥、以精品出海、促文化交流,展现大美中国、多彩贵州。”龙国洪说。
(图片由贵州省民族乐团提供)
(《山海狂想 时代交响》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