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行走在村子里,步道、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目光所及处处是景,村民或聚坐在院前闲聊,或在浇灌、清理门前菜地、花园,一幅舒适宜居的乡村生活新图景徐徐展开。
2024年,松林村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班子强了、方向明了、路子宽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松林村党支部作为贵安新区先进村党组织,以‘五个一’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实现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松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松海说。
抓产业振兴。以前,松林村以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既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很差。为此,松林村结合村情实际,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确定了蔬菜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我们通过支部带头发动、大户示范引领,重点推广黄瓜和菠菜种植,目前种植规模达500余亩,亩均产值达1万元以上。”吴松海说,在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过程中,松林村积极推进“四大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目前,培育了5户大户和1户家庭农场,集中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同时支持1户种植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中收购,打通市场销售渠道。除了蔬菜种植,在落实粮食安全要求前提下,松林村还探索推广500多亩“玉米+菜”轮种模式,将基本农田的亩均产值提升到7000元以上。
抓人才振兴。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松林村结合产业发展情况,通过邀请专家实地指导、组织参加镇级培训和实地观摩交流等方式培育实用人才。目前,培育实用人才25名。同时紧盯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持续挖掘各类优秀人才,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2023年以来,动员2名优秀大学生到村工作,储备后备力量5名。
抓文化振兴。松林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松林村组建村级文化队伍,每年联合场边、新寨等村开展“六月六”跳花活动,还专门注册“湖畔松林”公众号,定期宣传展示松林文化和各类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开设“松林花朵”公益课堂,每周组织大学生为村里的学童开展课后辅导和艺术培训,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
抓生态振兴。“治房”方面,2024年松林村实施112户庭院整治项目,发动老百姓拆除私搭乱建、规范建房风貌,以点带面改善全村环境;“治厕”方面,已全面消除86户旱厕,目前正在提升改造3座公厕;“治水”方面,松林村有2个自备水源点,已明确3名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实现安全稳定供水,全村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治垃圾”方面,松林村统一配置干湿垃圾桶112组,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3个,建设二次分拣点3处,有效减少了垃圾外运量;“治风”方面,探索实施“积分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评定,2024年,未发生过违规滥办酒席情况。
抓组织振兴。松林村党支部以“五个一”行动为着力点,把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在配强“一个支书”方面,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吴松海除了平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外,还积极参加省、市、新区和乡镇层面的各类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在建好“一支队伍”方面,2024年松林村规范发展党员1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2名。实施末尾鞭策,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劝退2名不合格村干部,重新补选2名优秀大学生,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开设“松林加油站”,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促进村干部能力提升。在打造“一个中心”方面,2024年上半年,松林村党支部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严格落实“三减”要求,对村级事项、牌子、证明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在健全“一个机制”方面,松林村规范做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费收缴、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八件事”,严格落实好“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讨论表决制度。在找准“一条路子”方面,2024年松林村组建湖畔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第三方公司合作发展研学产业,每年实现3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同时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进专业经理人合作开设农资店,与滥坝等村合作实施辣椒深加工项目。2024年松林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7万元,计划春节前为全村村民分红,让村民享受到村集体发展的实惠,团结大家凝心聚力、再创新绩。
吴松海表示,接下来,松林村将持续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让松林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人心齐、产业强、发展好的基层党组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孟航
(《马场镇松林村:建强战斗堡垒 推动“五大振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